隆武:朱與孫,共天下?_第114章 糧食就是人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為何挑選去南寧呢?瞿式耜也是有考慮的,因為南寧為廣西南部少有的大城,此處經濟繁華、交通便當,兼有水運之利,並且此處離安南近在天涯,如果從安南籌集到糧食,那麼立馬就能通過南寧的水路向北運輸,大大節儉路途耗損和時候本錢,是一個很好的屯糧和轉運的集散地,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戰役策源地。

隆武元年三月初三,當瞿式耜重新踏上廣西地盤時,感到很多,離時還是弘光年,返來已是隆武朝。

鑒於安南的差勁表示,瞿式耜和魏方籌議決定,要從安南籌糧,不需求對它講甚麼禮節品德,直接下猛料就行。

嚴格來講,多數督府軍糧都轉運使一職,乃是多數督孫稷俠於幕府以內設置的臨時調派,這個臨時調派的權職都是為幕府辦事的,並且因為設定日短,且還冇有獲得吏部的任命,以是軍糧轉運使也冇有詳細的品級。但是當人身處甚麼樣的職位,你身上的這些光環和馬甲也會跟從你現在的職位而表現出來,就比如孫稷俠現在身居國公超品之位,你再給他按個臨時調派,也不會有人蠢到去問這個臨時調派是幾品了,成果顯而易見嘛。

安南國土地形狹長,換在我們明天的輿圖上看,能夠看出它的國土形狀呈一個s形,國土麵積也不大,還比不上雲南的麵積。安南北部以地形崎嶇的高原山地為主,中南部則首要為平原,產糧地區也首要集合在中南部地區,特彆是廣漠的中部平原。安南的這片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質肥饒,特彆是位於北迴歸線以南的地理上風決定了它的光熱、雨水資本極其豐富,恰好這些上風前提恰好是喜溫熱、喜雨水的水稻所必須的前提,故此這裡的水稻能夠達到驚人的一年三熟。所謂“穀豐傷農”,糧食多了,天然也就不被當回事了,在安北國,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遍及不把水稻糧食當作值錢的物件。

糧食無小事,瞿式耜和魏方此次身負重擔,為了提振此行聲望和以防萬一,多數督府兵曹司特地從兵員首要來自於廣西的天狼軍中,抽調了一營兩千兵馬,護送瞿式耜和魏方兩位大員進入了廣西境內。

此中北部的鄭氏仿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曆代黎朝天子都被鄭氏攥在手內心,成為了一個傀儡天子;而南部的阮氏就如同孫權普通,固然名義上向黎皇稱臣,但其自成一個獨立王國,水潑不進、針插不進,並且阮氏野心勃勃,一心隻想攻滅鄭氏,篡奪國度政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