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天馬山虎帳與往昔比擬,範圍已然擴大了兩倍不止。曾經,這座虎帳最多隻能包容三萬多人,但現在卻能夠輕鬆包容十萬孫家軍。站在遠處瞭望,能夠看到全部天馬山南麓腳下,連綿五六裡的範圍內,密密麻麻地漫衍著孫家軍各個軍隊和營地的營房、練兵場以及馬廄等修建。這些修建壁壘森嚴,氣勢恢宏,讓人不由感慨其壯觀之景。
孫稷俠嚴肅的悄悄點頭,對部將們的表示很對勁,練兵先練將,為大將者軍紀森嚴、練習有素,則麾下官兵必為虎將雄兵!
大校場上的閱兵結束後,孫稷俠命萬之武在帥府中軍伐鼓聚將,調集各軍、營級以上的批示使、批示同知等主貳官,前來議事。
軍隊的建製打算完成,剩下的就是選大將了,撤除孫稷俠本身親領的中軍以外,殘剩全軍統帥實在已經能夠被稱之為大帥了,因為新奇出爐的行軍都批示使,節製兵馬多達兩萬一千人,這但是正端莊經披堅執銳、建製完整的正規官軍,不是那些雜牌子軍隊和拿把菜刀就能叫兵的農夫軍,所能對比的。但是在孫家軍中,隻要一人能被稱之為大帥,其彆人已然不敢僭越,這是一個尊還禮法和品級的天下,更何況這是品級森嚴的軍隊!
飛熊軍批示使李昭,是跟從本身起兵的元老弟兄了,其人善用奇兵,作戰氣勢堅固,且在南征之戰中,神兵天降,率兵突襲了靖藩老巢桂林城,生俘靖江王朱亨嘉,可謂是功不成冇。除此以外,孫稷俠考慮的最首要一點是,在左軍所轄全軍當中,鬥牛軍批示使史介是李昭的老火伴了,兩邊私交很好,不會鬨出將帥反麵之事。至於天狼軍批示使杜仕希,一向都將李昭當作本身的老大哥,小杜除了老杜和李玉承,也就隻要李昭能賽過他,他更不會和李昭唱反調了。以是於情於理,這個左軍都批示使都得交給李昭來做。
三通鼓停後,軍中大將齊聚一堂,眾將遵循官階、職位凹凸,擺列兩側。不管是上至伯爵者,如杜懷仁、趙清淮、關銀河三人,還是下至新拔擢為營官者,皆整齊齊截,舉頭挺胸,跨步站定在帥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