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_第35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反觀李愬,他在穩定軍心以後,便在公開裡主動籌辦,厲兵秣馬,補葺軍器,增調軍隊,抓緊備戰。同時,他還對吳元濟的部下停止了分歧程度的拉攏,招安了一些人。從這些人丁中,他詳細地體味到了淮西的地形陣勢、兵力真假等首要軍事環境。

②誓:作戰軍隊調集之前,要宣佈作戰目標、作戰啟事並申明軍紀,奉告將士。

凡用兵之法,全軍之眾,必有分合之變。

①馳陣:衝鋒陷陣的懦夫。選鋒:精選出來的懦夫。

④漏刻偶然:軍隊達到時候的規定。漏刻,當代的一種計時器。體例是用兩銅壺分置高低,上壺盛水,使水漏入下壺。下壺設有浮標,標杆上麵刻有分畫。上壺的水漏入下壺時,標杆會漸漸升起,以此來計算時候。

太公曰:“夫欲擊者,當打量仇敵十四變②。變見則擊之,仇敵必敗。”

仇敵新集,可擊。人馬未食,可擊。天時不順,可擊。地形未得,可擊。馳驅,可擊。不戒,可擊。頹廢,可擊。將離士卒,可擊。涉長路,可擊。濟水,可擊。不暇,可擊。阻難狹路,可擊。亂行,可擊。心怖,可擊。

③檄書:當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

夜晚,彭越命人在草地上築了一個平台作為祭壇,以便日出之時與世人祭天盟誓。第二天,多數人都守時在日出前趕到,隻要十餘人直到中午纔到。彭越義正詞嚴地說:“昨日已約日出即到,違者斬。現在仍有十餘人未到,本應遵循軍法全數處斬。但向來法不責眾,現將最後之人處斬,以正軍紀。”世人群情紛繁,彭越判定地命令將此人推出斬首。

元和十一年(816)十仲春,時任太子詹事的李愬毛遂自薦,擔負唐(今河南泌陽)、隨(今屬河北)、 鄧(今河南鄧縣)三州節度使,批示西路唐軍插手了討伐吳元濟的軍事行動。

彭越是秦末钜野澤中(今山東钜野縣)的漁民,有一百多名青年一起要求他帶頭叛逆。當時,陳勝、項梁等已揭竿叛逆一年不足。彭越感覺機會已成熟,但是他曉得這些漁民雖是熱血青年,但是閒雲野鶴的日子過慣了,很難加以節製。以是,他冒充回絕:“叛逆之事豈是兒戲,如果不能勝利,反會招來連累九族的大禍。”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全軍分為數處。將欲期彙合戰①,約誓②獎懲。為之何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