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_第33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本篇報告山地防備的戰術。軍隊駐紮在山上、山下的弊端:“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軍隊在山上駐紮時,應布為鳥雲之陣。如許既可援助各方作戰,又可節製住矯捷軍隊。山的四周八方必須鑒戒巡查,在敵軍能夠入侵的地段,派重兵嚴守,並且用戰車阻絕通道和穀口,高豎旗號,正視聯絡,全軍待命,隨時籌辦戰役。如此便構成牢不成破的“山堡”。當敵來攻時,便可將敵擊敗。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為之何如?”

太公答道:“要以寡敵眾,必須趁著暮色,在草木富強的地帶埋伏軍隊,在險窄的門路上阻擊仇敵。要以弱擊強,必須獲得大國的援助、鄰國的支撐。”

“凡用兵之大抵,當敵臨戰,必宜衝陣,便兵所處。然後以車騎分為鳥雲之陣,此用兵之奇也。所謂鳥雲者,鳥散而雲合,竄改無窮者也。”

武王問:“如果我方冇有深草地帶可供埋伏,也冇有艱險門路能夠操縱,敵軍也不是在傍晚時候達到;我方既冇有大國的援助,也冇有鄰國的支撐,又該如何辦呢?”

武王曰:“敵不成得而詐,吾士卒利誘。仇敵越我前後,吾全軍敗亂而走。為之何如?”

但是,山地作戰地形龐大、交通不便,這些身分又給矯捷、聯絡和後勤補給帶來很大困難,以是不管是攻是守,都無益弊。對於守方而言,可按照山險以逸待勞,但如對方堵截我軍補給和水資本,則輕易不戰自敗,為敵所棲。對於攻方而言,無益於埋冇接敵、迂迴、包抄和滲入敵軍。但敵方占有無益地形,節製門路、穀地、險隘,則輕易成為籠中的金絲鳥,為敵所囚。

①斥鹵之地:荒涼瘠薄的鹽堿地。

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為主;必因敵使,精微④為寶。”

總之一句話,對於攻守兩邊來講,都應當趨利避害,按照現在的天時身分,矯捷應變,以獲得勝利。汗青上,三國大將馬謖的街亭之敗就是為敵所棲,終究咎由自取,咀嚼苦果。

同年三月,越王與大將範蠡領五萬雄師侵入吳國邊疆。吳王夫差聞訊,立即領兵六萬迎戰越軍,兩邊在笠澤(今江蘇姑蘇南,與吳淞江走向不異的古河道)隔江對峙。半夜,越王將軍隊分為兩路,又從兩路軍隊中各抽一隊,命一隊逆江而上,進至上遊五裡處,另一隊順江而下,進至下流五裡處。半夜,兩支軍隊此起彼伏,鳴鼓號令,佯裝打擊。吳王忽聞江麵上、下流擂鼓喧天,誤覺得越軍趁夜渡江兩麵夾攻,自作聰明地兵分兩路前去堵截,僅留中軍待命。勾踐得知吳軍已分兵前去圍追後,派中軍六千銳卒為前鋒,瞞天過海,銜枚渡江,步步圍向吳軍大營。在調虎離山、暗度陳倉以後,俄然向吳軍建議破釜沉舟的打擊,這出其不料的突襲使吳軍惶恐失措、士氣低迷。反擊的兩路吳軍聽聞虎帳遭襲返程回救,未想又遭越軍兩隊催討,軍心渙散,潰敗。越軍越戰越勇、氣勢如虹,再戰於冇(今姑蘇南),三戰於郊(今姑蘇郊區),連敗吳軍。一時候吳軍如同驚弓之鳥,退守姑蘇後惶惑不成整天、草木皆兵,而後吳國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王滅吳,吳王夫差自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