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_第12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④全勝不鬥:意指不顛末戰役而獲得全勝。

武臣聽後,點點頭說:“那叨教先生我該如何做呢?”

蒯通這一奇策果然讓武臣的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收降了數十座城池,可見這“全勝不鬥”之機的確高超。而若要實施這一奇策,前提是需求批示者在戰事開端之前對敵方有比較客觀而全麵深切的體味和闡發。戰役的勝負與否,底子並不在於兵將的多寡和工事的強弱,而在於計謀和戰機的掌控。充分體味和把握敵方的好壞方麵後,再衡量應當力戰還是智取,最後再掌控無益機會,果斷必勝的信心,做到“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以達到“全勝不鬥,大兵無創”的目標,這纔是兵家用謀的至高境地。

陳勝叛逆雄師攻陷陳縣(今河南淮陽)後,派武臣等將領帶領三千多人北上攻占趙國土地。武臣等人所帶領的軍隊所過之處所向披靡,攻城殺吏,勢如破竹,接連攻陷了十多座城池,步隊敏捷地由三千多人強大到十萬人擺佈。是以,世人推舉武臣為武信君,並且貼出佈告,招降四周的其他郡縣。固然有些郡縣投降了,但還是有些郡縣誓死抵當。範陽縣令徐公繕甲厲兵,回絕投降。

武臣感覺有理,決定依計而行。這一做法公然立竿見影,範陽縣令當即開城驅逐武臣的雄師。武臣讓他去招降其他地區,沿途諸城望風而降。不到十天時候,就安定了三十餘城。

“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倒黴。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但是皆有以啟之,無有閉之也。無取於民者,取民者也;無取於國者,取國者也;無取於天下者,取天下者也。無取民者,民利之;無取國者,國利之;無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成見,事在不成聞,勝在不成知,微哉!微哉!鷙鳥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⑦俯伏;賢人將動,必有愚色。

發啟第一:全勝不鬥,大兵無創

⑥鷙鳥:鷹、雕之類凶悍的飛禽。

“今彼殷商,眾口相惑,紛繁渺渺⑧,好色無極。此亡國之征也。吾觀其野,草菅⑨勝穀;吾觀其眾,邪曲勝直;吾觀其吏,殘暴殘賊。敗法亂刑,高低不覺。此亡國之時也。大明⑩發而萬物皆照,大義發而萬物皆利,大兵發而萬物皆服。大哉!賢人之德,獨聞獨見。樂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