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東河_第三章 置辦年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本年冇有下雪,東河冇有像往年一樣,結上厚厚的冰層。也冇有從屋簷上長到腳下的冰溜子,冰溜子掰下來,咬在嘴裡麻嗖嗖地涼,嘎嘣嘎嘣地響,像是巫婆吃門閂門鼻的腳指頭,做一會巫婆的感受真的也不壞。

他們圍在火堆邊歡暢地唱啊!跳啊!跳大電影中《赤軍不怕遠征難》開首的跳舞。看他們的手內心出了汗,就曉得那跳舞的乾勁有多狂熱!跳累了,跳餓了,他們才俄然想起火裡的東西,這時候,火也早已熄了,他們用棍子悄悄地扒拉著,雄師開端分吃食了,他一邊扒拉著,牛少一邊計算著,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多。分好了上麵的,就剩坑裡的葷傢夥了。他們謹慎地刨鬆土,鬆土很熱,不謹慎會燙到手背。

年近了,挑個好日頭,上祖墳。

有的人家還會炸饊子。饊子做起來費時費工,先是和麪,醒麵,再手工一點一點捋著麪糰,垂垂讓麪糰變細,像蛇一樣一層一層地盤在大黃瓷盆裡,每盤一層要刷上一層油,再盤到彆的一個大黃瓷盆裡。周而複始,直到麵劑子有筷子一樣粗細,再蓋上紗布醒個把小時,條頭取出在女人的十個手指上繞來繞去,像是編花籃一樣,編著,扯著,正巧粗細的時候,便上油鍋炸了。炸出的饊子能吃到蒲月收麥子的季候。女人會謹慎地把晾涼的饊子包在大塑料袋裡,再放進枯燥的大水缸裡,內裡又封上一層層麻布,最後蓋上木頭蓋子。

臘月二十三過祭灶,也就是小年。君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土焦村的人大多在二十四放掛鞭炮,家家設案焚香,擺貢品。貢品最討孩子愛好的是祭灶糖,祭灶前,芋頭熬的糖瓜放在碗裡用沸水捂化,再伴入炒麪。擀薄後,上麵灑些芝麻、碎花生,等涼了下來,切成均勻的條狀,成為“祭灶糖”。

孩子們喜好趴在木格子窗戶外看春蘭畫畫兒,那畫畫的幾種顏料在春蘭的手裡,想變多少種色彩就能變出多少種來。在孩子眼裡春蘭是最美的,特彆是她笑的時候,她一向是最美的,因為她見人老是一向淺笑著,那上翹的嘴唇彷彿天發展就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