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的雄師,在德州駐紮了幾個月,軍糧供應漸漸困難。
朱棣一聽已經明白:“然後本王說打不打,說不打又打,拖著李景隆來回跑就好。”
青驄馬風馳電掣,奔出龐大的衝力,一照麵間,斬馬刀雷聲滾滾劈麵飛至。郭英曉得不敵,閉目待死。卻見大刀俄然斜斜轉向,刀鋒帶下了郭英的頭盔,一聲高喝:“這是代太祖饒你!”青驄馬已經潑喇喇去得遠了。老將郭英長歎一聲,呆立不語。
龐大的冀中郊野上,頓時塵煙滾滾,地動山搖。奔湧的馬群爭相嘶鳴,頓時半立的將士熱血沸騰陣陣呼喝,殺氣充盈在六合之間,天欲崩地將裂。
南北兩隊馬隊越奔越近,越奔越近,終究“霹雷”一聲巨響兩邊撞擊在一起,這一撞,風雷滾滾驚天動地!
四月二十四日,氣候陰沉,碧空如洗。
朱棣望望道衍,欲言又止。
朱棣搖點頭:“打到山東,南軍養精蓄銳,我軍是怠倦之師,勝算極小”。一邊又望向道衍。
朱高煦大步跑過來:“父王!我軍如許河兩岸各紮一營,南岸的大營隻要六萬人,如果南軍一擁而上難道糟糕?”朱能張玉跟在一旁,也是滿臉擔憂。
南軍李景隆是中軍帳,都督安然紮為前鋒營,瞿能父子緊隨厥後互為犄角,郭英,吳傑,胡觀三營圍在中軍擺佈。浩浩大蕩連營三十裡,旗號耀日,氣勢奪人。
山東河北山西三省本是產糧大省,但是一來大甲士數浩繁,二來燕軍居中騷擾影響了晉冀兩地的糧食運送,山東一省便有些獨木難支。雄師本來一日三頓乾飯饃饃隨吃,垂垂變成兩乾一稀,垂垂又變成一日兩頓,垂垂變成了一乾一稀。李景隆巡營,常常聽到軍士哀歎吃不飽,乃至掠取食品喧華打鬥,隻好連連上奏摺請糧。齊泰倉猝和戶部設法,自遼東乃至直隸運糧,沿路耗損過半,勞命傷財。
郭英也一揮長刀,高呼“衝!”,帶領南軍的馬隊步隊鋪天蓋地地迎了上來。
朱棣高呼“殺!”頓時一片震天嘶吼的應和“殺!殺!”,馬蹄翻滾中,模糊地,已經能看到中虎帳大大的“李”字旗,旗下是更加密密麻麻的陣中套陣的巨型方陣。
白河溝大戰,是靖難之役的轉折點。燕軍自此由戍守轉入打擊。而此戰中,燕軍由大敗轉為大勝,燕王死裡逃生,竟然是因一場不成思議的大風。
朱允炆看到奏章挺歡暢,但還是擔憂寧王燕王聯手,李景隆怕不是敵手。齊泰和黃子澄籌議下來,建議再加派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都督安然,胡觀這四員大將整真定的餘部與李景隆會師。朱允炆還不放心,又加派了五萬雄師聲援殿後。這下根基上是朝廷的全數可戰之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