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左支右擋,目光掃過南麵站場,隔著陣陣人喊馬嘶,彷彿看到了耀武揚威的“李”字大旗旁,李景隆大隊躍躍欲試的馬蹄。
白河溝大戰,是靖難之役的又一轉折點。燕軍自此由戍守轉入打擊。而此戰中,燕軍由大敗轉為大勝,燕王死裡逃生,竟然是因一場不成思議的大風。
朱高煦忍不住:“父王!不能讓李景隆安生歇著!不如打到山東去!”
陽光下,朱棣俄然眯了一下眼睛,對著幾丈外的郭英拍馬奔出。郭英也看到了朱棣,略一躊躇,催馬劈麵接戰。
兩邊軍士的齊聲驚呼中,一陣暴風自北向南,捲起地上的沙塵,直撲南營。頓時飛砂走石,茫茫一片,大家目不能視。頭頂上烏雲翻滾,竟似龍形。天空中模糊有風雷之聲。天昏地暗中,隻要琉璃塔的光芒照亮著朱棣天神一樣的魁偉身影,頂風聳峙,簪纓飄蕩。
朱棣搖點頭:“打到山東,南軍養精蓄銳,我軍是怠倦之師,勝算極小”。一邊又望向道衍。
朱高煦大步跑過來:“父王!我軍如許河兩岸各紮一營,南岸的大營隻要六萬人,如果南軍一擁而上難道糟糕?”朱能張玉跟在一旁,也是滿臉擔憂。
俄然,旋風崛起,南邊中虎帳的“李”字帥旗應風而折!
朱棣聽到這裡,俄然就想起,那一年夏季的午後,大寧衛的校場上,她騎著小雪奔過來,淡淡藍色的衣袂在風中飄蕩。那一天,本身在練習三千衛隊,朱允炆在找宜寧公主……
南北兩隊馬隊越奔越近,越奔越近,終究“霹雷”一聲巨響兩邊撞擊在一起,這一撞,風雷滾滾驚天動地!
道衍笑:“逸而勞之,安而動之,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朱棣點了點頭:“國士無雙的淮陰侯,才氣多多益善。李景隆之前連疆場都冇上過,這六十萬兵馬如何能批示得好?郭英資格老,安然剛愎自用,二人都不大服李景隆。吳傑,胡觀濟得甚事?”看著朱高煦和朱能說道:“獨一懼的,就是瞿能父子。明日戰中你二人務必留意瞿家三父子”。
朱棣在燕王府,卻也有些憂愁。現在連上大寧衛帶來的,燕軍已近十萬人,占地卻隻要北平保定永平三府,供應遲早成題目。而南軍前次大敗,很大啟事是南邊軍士不慣酷寒,現在南軍退守德州,開春必定來戰。莫非隻能等候?等南軍能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