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是佛弟子?”朱元璋聽的風趣:“朕當年也削髮做過和尚”。
天子看了一眼,大笑說道:“好,就定仲春二十,東宮迎娶朝鮮宜寧公主!各位都來喝杯喜酒!” 朱元璋生性苛儉,如此興趣豪放實在可貴。
蓮花怔了怔,倉猝拜倒謝恩:“謝吾皇萬歲千萬歲”。趙胖也跟著拜倒謝恩。
蓮花一向目不斜視瞻仰著天子一人,連卓敬張昺和百官說話時也是身不動頭不搖。直到此時聽天子喚“允炆”,纔將目光略微挪動,快速掃視了一眼天子身側的皇太孫。卻見皇太孫一身杏黃龍袍,長身玉立,神態溫文而雅,笑容熟諳可親,卻不是前日琅琊寺裡偶遇的朱公子是誰?
當下蓮花自奉天殿下來,便直接搬到了曹國公府,海壽和知恩跟著一起進府。趙胖喜不自勝急於回漢城報訊,蓮花也怕世人等的擔憂,便讓趙胖回了朝鮮。蓮花寫了手劄給國王和母親,再三囑托趙胖回到漢城後讓母親放心。李景隆甚是殷勤,安排了絲綢瓷器各種禮品讓趙胖帶回,蓮花感激之餘放心在李府住下。
蓮花不由得有些鎮靜:“多謝聖上,這但是我們佛弟子瞻仰的佛緣”。
朱元璋看著蓮花,笑道:“朝鮮有《高麗大藏經》,我大明也有大藏經。朕聽他們叫《洪武南藏》,就在應天府的天禧寺裡。公主有暇能夠去觀閱,比比你《高麗大藏經》看看如何?”
朱元璋笑道:“宜寧公主遠道而來,在我們大明但是有些孤傲。這出嫁嘛,應當從孃家出門,宜寧公主姓李,你認個mm如何?”
戶部侍郎卓敬第一個站出來:“恭喜吾皇!朝鮮小邦向來恭謹尊我大明,此番恭敬朝貢,貢品豐富,宜寧公主不遠萬裡誠意可嘉,實乃我大明和朝鮮兩邦之幸!”
李景隆連聲承諾。曹國公府財大氣粗,固然隻要短短十多天,時候有些倉促,但是以李家的財勢備一份像樣的嫁奩天然不難。
蓮花恭敬說道:“聖上賢明,是天朝百姓和朝鮮百姓的福分”。
統統的統統,在此時都是如此美滿,朱允炆的確不信賴本身的運氣。而厥後的故事證明,他也確切不該信賴。
二人整了整衣冠,肅容起步。進午門,過內五龍橋,穿奉天門,纔是奉天殿。蓮花一起走來,不由的想起那一日自景福宮解纜,無數的朝鮮群眾在揮手,在呼喊:“永結天朝之誼!”“永昌後嗣!”,那一聲聲熱切的呼喊,那一張張竭誠的麵龐,那一隻隻揮動的手臂,都是將滿腔的但願依托在本身身上!朝鮮,必須獲得天朝的友情;而本身,必須成為這友情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