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琉璃塔_第24章 江南秋尚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朱允炆暖和的麵上終究動了動,想了想說道:“我信賴兩位王叔。”

朱允炆進了書房,和黃子澄酬酢已畢,坐下來開端核閱奏摺。黃子澄側坐著半個身子,把奏摺先分類,首要的伶仃列出來,與朱允炆甚有默契。二人邊看邊談,欣喜時擊節讚歎,疑問處凝神思考,一個時候已經措置過半。

二人在院子裡放了個大桌子,上擺石板,在做打糕。紅豆粉黃豆粉都已磨好,正要把糯米飯打成米餅。蓮花拿著木槌,敲打了一會兒,馬三寶笑眯眯地看著,躍躍欲試:“讓我打吧?”說著接過木槌,輪臂直揮,石板上的飯糰不一會兒就碎成了餅。

朱允炆不由得眉頭舒展:這個宜寧公主,還真是費事。

朱允炆擺擺手,表示不消,整衣先至殿前恭敬地拜了無量佛,然後起家細心地沿壁查抄大門牆壁拱門拱窗,又抬頭張望殿頂。張元亨輕聲問道:“要不要讓人上頂上看看?” 朱允炆微一思考:“待雨天再來吧。”

朱允炆脾氣似父親先太子朱標,溫文爾雅寬和仁厚,悄悄地又看了看摺子,笑道:“黃先生,我倒感覺摺子說的不無事理。兩位叔叔公事繁忙,這點小事未曾在乎也是有的。

這時一聲“無量壽佛”佛號,一個老衲徐行進了殿,高瘦不必,土黃僧袍斜批紅色法衣,恰是靈穀寺的方丈弘遠。遠遠就對著朱允炆合掌笑道:“不知殿下駕到,午課未及遠迎,殿下莫怪。”

朱允炆目光掃過封麵,是大寧衛袁都批示使呈的行文,心中一動。翻開看時,“臣大寧衛都批示使袁巨奏聞,前日燕王率兵徹徹兒山兀良哈禿城兩次大捷,有蒙古俘虜百餘隨至大寧,間有一女子,自言乃朝鮮國宜寧公主,為蒙前人所劫。臣不敢自專,奏請燕王寧王示下。二位殿下覺得真偽難辨,特命臣招朝鮮國人進府辨明。臣遵王命尋訪,唯尚無應募之朝鮮或其他知戀人等。現此女子暫禁足大寧衛內,伺明辨其身份真偽,即再上報。”

黃子澄看著朱允炆的麵色道:“殿下!就算殿下忍耐,以和為貴,東宮麵子事小,與朝鮮國必會再生嫌隙,鐵嶺又危矣”。

王景弘說得有些遊移:“是公主的兄長,朝鮮國的五王子,李芳遠。”

黃大人即太常寺卿黃湜黃子澄,本年四十八歲,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伴讀東宮,乃飽學大儒濟世之才。個子不高,瘦肥大小,滿臉樸直,一捧短鬚略有斑白,官服不起眼的處所補有一個小小的補丁。朱允炆一向奉為良師良朋,尊為“黃先生”,幾近每日必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