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後,我靠農學知識帶娃基建_第78章 收竹筒木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收了這個村莊的竹筒後,板車的位置已經占了大半,週二郎細心將竹筒捆好,拉著板車去另一個村收木桶。

週二郎一一驗收過木桶,將木桶蓋子和桶成分開,桶身疊在一起,蓋子又伶仃捆好,裝上了板車,全程安閒有度,對鄉親們的態度也相稱友愛,一口一個大爺阿叔,叫得民氣花開放。

週二郎靈巧地一一同他們打號召,曉得蘇娘子派來收竹筒的人來後,村中有做好竹筒的人都捧了本身的竹筒過來。

“怕甚麼?你做的時候細心,不偷工減料,那裡這麼輕易壞。蘇娘子是做買賣的,這木桶裝的又是那麼金貴的豆油,不然為何收你一文錢一個木桶,天然要細心。”

彆村人一想,心放回了肚子裡,“你說的是,在那裡登記?”

將沉甸甸的銀錢裝入口袋裡,他們纔會放心,這不但是銀錢還是夏季裡的糧食,春日的種子,子孫後代的保命錢。

特彆是小瓜安,看週二郎的眼神彷彿在看一尊菩薩。

王至薇發明這些竹筒根基分歧,款式也有些巧思,竹筒開首是用羅紋開合的,蓋子處還鑽了一指粗細的小孔,用半截指頭長的竹塞堵住,裝在裡頭的水油便不會漏出,要裝取水油時,隻要悄悄擰開蓋子,或者拔出竹栓便可。

孩童收斂了本性,皆雙眼亮晶晶看著王至薇兩人,不曉得有多獵奇。

週二郎按人家一一查抄,而後當著世人的麵結清用度,如果有分歧格的處所也會委宛指出。

“二郎,我發明,你此人真是好脾氣。”王至薇和小瓜安看在眼裡,不由讚歎。

說著,王至薇目光掃過這群孩童,都是黑瘦模樣,衣裳大多打著補丁,卻都潔淨,衣裳都洗得發黃了。

“一個之前會一些木工技術的白叟,一日能夠做十五個竹筒,疇前冇做過的,漸漸學,一天也能做十一二個,這些竹筒換來銅板,積累下來能夠在夏季換糧。

身為受寵主子身邊的貼身侍童,他跟王至薇算是一同長大,情分非比平常,在王家的幾位管事對他也是客氣有加,職位遠高於淺顯奴婢,很多人湊趣他。

到了另一個村莊,賣木桶的人已經站在村口,週二郎還未走近,就故意急的人招手,老遠就喊著二郎。

“這個村莊邊上有幾座竹山,村裡閒著的白叟小孩就做竹筒,青壯有空就去自家山中砍竹子,彆看這看簡樸,但也要花很多工夫,五個竹筒才得一文錢。”週二郎輕聲跟王至薇解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