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芳笑道:“多大點事啊,你如果實在不放心,等你這邊事情安排好了,就去隔壁看看。”
田建平他爹道:“就是養蜜蜂的處所,我們去了那邊就被帶進屋裡,他們給我們分了輕鬆的活,把蜂蜜裝罐封好,是坐著乾活的,乾一天都冇疇前下地半天累。”
“這裡的餬口比疇前好多了,就算冇碰到大旱,我們疇前在青州也賺不到這麼多錢。”
青州的大師個個吃得狼吞虎嚥,他們就算冇碰到水災,在家也不是頓頓能吃這麼好的。
青州世人一邊震驚,一邊將這些收下。
“我傳聞如果不喜好這裡的事情,小譚村另有好幾個工坊,能調去彆的工坊乾活,明天載我們一程的鏢局,也招外人的。”
他爹卻有點躊躇,畢竟他們是青州人,一輩子在青州,要不是遭難了,也不會背井離鄉。
傍晚,大師連續下工,青州世人也回到了宿舍裡。
工友們對他們這些新人非常照顧,中午還熱忱地帶著他們去食堂用飯。
建平爹明天在蜂場裡,見多了做工的婦人,她們都說,現在小譚村和趙家村的女人比男人金貴。
胡翠芳帶著人走後,趙天賜也給剩下的青州世人安排事情。
他想讓妞妞上學,將來長大了,能進工坊做事。
本來在他的假想裡,最好的成果就是在雲州出亡後,等青州大旱疇昔,他們再回家。
田建平一闡發,大師都感覺很對,也有很多人開端揣摩這個題目,是走,還是留?
他一家隻要三口人,他本身,他爹,和他還年幼的女兒。
“你不消擔憂,我姓胡,是隔壁蜂場的管事,我挑出來這三人,不過是想讓他們去蜂場做工罷了。”
小孩也冇閒著,都送到鮮花工坊裡摘花瓣。
他們一樣帶回大包小包返來。
蜂場是甚麼處所,青州世人冇聽過,一時候,田建平有點躊躇不決。
他爹這時候說:“建平,我跟她疇昔,擺佈他們不會害我們的。”
除了工服,他們還每人帶返來一個小罐子。
一名一樣去蜂場的奶奶道:“不止比下地輕鬆,比做針線活還輕鬆,不過他們說這活輕鬆,以是人為低,我問了一嘴,一個月也有三百文呢。”
幾個婦人提著大包小包過來。
“這些衣服鞋襪,另有被子床鋪的是園裡給你們發的,從明日起你們上工就要和大師一樣穿工服了。”
都交代好了,幾個婦人就分開,冇過量久,去了蜂場的三位白叟返來了。
田建平燥得老臉一紅,幸虧他天生皮膚黑,看不太出來。
“這位管事,叨教你們要帶我爹去那裡?如果有甚麼活兒,就讓我來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