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出行時的儀仗,稱“鹵簿”。
竇太後眸中亦多賞識。
傳聞陛下比來經常前去卻非殿,撫玩珊瑚女君。且身邊常有何後相伴。化解一場女珊瑚凋亡之危,卻讓帝後乾係更加調和。亦是劉備始料未及。
洛陽天家乃是帝國風行風向標。陛下好驢車,因而豪右爭相效仿。兩位太後,及何後駕臨金水小市,沾過的,碰過的,有幸佩帶上身的,必成風行。
竇太後亦開口:“此言甚善。”
“叩見太後,叩見皇後――”圍觀人等,轟然下拜。
蔡邕《專斷》:“天子有台端、小駕、法駕。”
按照分歧的出行目標及活動場合,天子身邊的隨員數量、儀仗形製等,皆有分歧。
當然,一份數量可觀的獻金,亦不成少。此乃帝掉隊場費是也。
今代規定:台端由公卿指導,大將軍隨車保護,掌管宮廷車馬的太仆駕車。屬車多達八十一乘,另有備車千乘,保護馬隊萬餘人。法駕,由都城長官指導,侍中隨車,奉車郎駕車,屬車三十六乘。小駕的則僅由執事尚書一人侍從,屬車九乘。
繡衣吏嚴守各處。劉備攜兩位家丞,容姿英發,立在門側,翹首以盼。
目送驚魂不決的兩位太後、何後,由親隨寺人攙扶著重新落座。劉備這便趨步上前:“啟稟陛下,臣已做完。成果如何,不日便見分曉。”
“君侯快快起家。”先開口的乃是董太後。
朝陽初升,便有一隊車馬駛入殖貨裡。
董太後眸生異彩,連連獎飾。
“謝陛下。”
親隨保護,先行下車,列隊鑾駕兩側畢。小黃門擺好步梯,何皇後這便先行下車。
今漢先帝多早崩。太後亦多年青。再立少帝,便可由太後垂簾,代為主政。如此惡性循環,乃至外戚難平。
侍從未幾,卻皆是羽林虎賁。鑾駕隻要一輛。三人同車。駕車的不是奉車郎,亦不是大長秋,而是何大匠。劉備在步隊中,還看到了長髮未能及腰的五官中郎將董重。
鹵簿,本是記錄帝王出行時保護、隨員及儀仗、服飾等的冊籍。後常以其指代儀仗衛隊。
太後、皇後駕臨洛陽小市的動靜,不脛而走。一大早,市門前人隱士海,圍滿人群。
劉備始料未及。
皇後出行,與之近似。
因天子車駕有鑾鈴,因此得名。
“如此,甚好。臨鄉侯辛苦了。”陛下溫暖一笑:“賜青羔裘,紫絲履。以示嘉許。”
雖是空穴來風,然‘赤金琉璃罩’內的女珊瑚一日好過一日,倒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