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後,馬車轉北。入後廟門,沿北陂道一起駛上蘭馬台。馬車方纔停穩,便有館中小吏上前驅逐。
“本來如此。”王傅黃忠欣然點頭:“王女能得趙大師從旁教誨,乃薊國之幸也。”
乘車需除鞋,古時登堂入室,乃至要除襪。上古時,有大夫“襪而登席”險被君王斷足。漢時無需除襪,卻仍要除鞋。因而劍履上殿,成為權臣標配,至高榮寵。馬車內備有軟底青絲履,可供乘者換穿。鎏金香熏球天然也是必備。
這便當朝拜趙娥為女師,待二女出繈褓,再行拜師之禮。薊國無宦,多置女官,已成常例。百官亦未覺不當。
“此台車馬可上?”顏良手指高台問道。
“然也。”劉備笑道。
顏良等人下車瞻仰,各自張大嘴巴。話說,這些刀頭舐血的莽漢,從未見過如此瑰麗之修建。
“孤請趙大師,乃為幼女師也。”劉備遂道出真相。
趙娥欣然點頭:“薊國富甲天下,便是此因。”
究竟上,並無此種狀況。濯發灑足乃是每日必備。特彆是女子出行,心衣羅襪,更是要充足預備,勤於換洗。絕無異味。穿鞋下車,入宮門,穿南殿,跨綠水,拾級而上。女官通稟,劉備這便與趙娥殿內相見。
又細分為:“謀士“、“懦夫“、“力士”、“銳士”、“巧士“、“使士“、“知士“、“博士“、“智士“、“辯士“、“察士“等,不一而足。
“謝座。”因不是薊國官吏,故坐於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