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待使令者,皆官婢。擇年八歲以上衣綠,曰‘宦人’,不得出省門。置都監。老者曰‘婢’,婢教宦人給使尚書。侍中皆使官婢,不得使宦人。”
南易水蜿蜒流淌,津潤兩側農田。秋收已過,田野裡空空蕩蕩,甚是蕭瑟。
“卻不知。如我等,在薊國能位居何位?”便有人瞥向渠帥手中薦書,目光閃動。
侍女。漢朝後宮妃妾,多有侍女。“(長沙定王)母唐姬,故程姬酒保。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經期),不肯進,而飾酒保唐兒使夜進。上醉不知,覺得程姬而幸之。”
彆的,後宮中另有大量的宮女、采女。她們常常年青時被“采入宮中”。“漢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禦。”
“請。”趙娥這便登車,前去薊王宮。
“喏!”世人紛繁應諾。這便登車不提。
“還能是何位?不過是馬前棄卒罷了。想我等草寇,吼怒山林,如何能與這些世家後輩平起平坐。”不提還好,一提出身步隊中便有人非常氣惱:“大哥此去必自取其辱。”
一言蔽之。劉備不在國中,王太妃和王妃,垂簾聽政,乃是祖製。並非劉備初創。正因如此,今漢以來,太後與大將軍,常立幼帝,便是為了獲監國之權。
“恰是。”趙娥亦回禮。
女官軌製,在漢朝已非常完整。
輕舟船快。兩輪由底艙內一頭渤海黑驢驅動。不出半日,便到達南港。
“官婢”乃是統稱,不分男女。“婢女”才專指女性。“官婢”少時稱“宦人”,長大今後稱“奴婢”,耆宿者自稱“老奴”。
“大哥說的是。所謂拿人財帛,與人消災。太守待我等不薄,若能一擊而中,薊國必將大亂。此戰易耳。”有人擁戴道。
究竟上。漢朝的女權,表現在方方麵麵。乃至爵位世襲,亦有女子。隻需高於六尺二寸,身無殘疾便可。
“無妨。”渠帥笑道:“此去當掩人耳目,牢記不成暴露馬腳。”
宮長。後宮設宮長之職,亦為女官。《漢書·外戚傳》:“宮長李南以聖旨取兒去,不知所置。”
女禦長。《周禮·天官》中載有女禦之官,“掌禦敘於王之燕寢”。在漢時則改名為女禦長。“女長禦比侍中,皇後見娙娥以下,長禦稱謝。”女禦長乃為掌後宮侍妾、宮女等之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