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71 一較長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前程光輝而誇姣。

安次往東,皆有大水禁止。雍奴藪廣袤千裡,乃是通途。安然自無需劉備操心。再加上安次、泉州、雍奴三縣民生凋敝,自給尚且不敷,何談油水。富得流油,便是三百裡臨鄉。

穩住。

古往今來,兵權常常劃一於政權。募兵如此大事,薊王不在。便是王傅黃忠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萬幸,劉備從西域帶回精兵數千。此中彆部鮮卑三千,幷州狼騎一千,麴氏先登一千餘。另有三百亞馬遜女衛,現在已接辦宮城守備。呂衝、魏襲二將,這才得以抽身,帶領麾下繡衣吏參與雍奴伏擊戰。全殲一千宿賊,名聲大噪。

再想想周千裡,徑三百餘裡的雍奴藪。

“好謀生。”鬥笠下的渠帥咧嘴一笑:“比咱來錢快。”

“咕咚!”兵丁一口氣冇提上來,猛地一泄。

一群壯漢身披鬥笠蓑衣,短袖赤足。正遠遠圍觀。

城後數裡,便是樊輿渡。流民在此登船,順南易水而下,直抵容城港,入薊國境。難怪如此多的流民沿路苦候。身無分文,卻也不肯拜彆。總想著有人能路見不平,拔刀互助。亦或是本地豪強突發善心,自行撤去。放流民過境。

劉備自領中軍,與中軍校尉典韋,中軍司馬素利,彆離駐守臨鄉、樓桑大營。

自酈城、西林、樓桑、督亢、臨鄉、容城、南關、平曲、益昌、大利、南廣陽,計十一城。水網縱橫,稻禾相接,已連成一片。督亢一地,儘是良田。七月上計,臨鄉圩田已達千萬畝。均產六石餘,年入穀六千萬石。

以年口糧三十石(淺顯壯勞力一日兩餐,需二十二石。臨鄉壯勞力一日三餐,需三十石)計,能養壯勞力二百萬。若以一家老幼婦孺計,足可養八百萬口。

常道城、韓侯城、東平舒城,三歸義侯國,亦厲兵秣馬,抓緊戰備。三國與薊國乾係密切。職員、貨色來往頻繁。三國多販出牛羊肉、乳成品,而購入的大宗商品,高居首位的不是督亢粳米,乃是稻草。

薊國行高薪養廉。年俸三百石連門籍都冇有。但是,對莘莘學子而言,三百石乃至是畢生胡想。

“回渠帥。有本地豪強設卡攔路,人收十文,方許通過。”已有人刺探出詳情。

歎了口氣。在渠帥的號召下,這群蓑衣大漢,這便三三兩兩向關卡走去。

元朔五年,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劉修為樊輿侯,置樊輿國,建樊輿城。後因樊輿王之妻死於此城之隅,又稱祭隅城、禦城,今漢除縣,降為亭。南距桑邱城六十五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