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70 封侯拜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恰逢大朝,六百石以上官吏皆要列席。雞鳴時分,左國令士異便與一眾女官、宮女起家繁忙。打掃大殿,鋪陳坐席。還要為香爐增加提神醒腦的香料。夏季開啟暖櫃,夏季還需預備冰鑒。諸如此類。

今漢以來,關內侯雖無食邑,卻有食俸。立國之初,百廢待興。光武尚儉,後宮妃嬪皆削去數等。故“建武六年,初令關內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尚不敷一個二百石少吏食俸。建武二十六年,民生轉好,又給百官增俸:“其千石以上減於西京舊製,六百石以下增於舊秩。”卻不見關內侯。

今皆劃歸為劉備封國。

“喏!”張飛大喜領命。

“臣……謝陛下,謝王上。”

五十餘裡,一日即達。

“左國令且宣詔吧。”劉備又道。

本日朝會有兩件要緊的事。其一,是國土防備。其二,便是要封賞擺佈二國相。

透過垂在麵前的九串繁露(冕旒上所懸玉串),劉備環顧殿內眾臣,這便笑道:“二位國相請出列。”

五日一朝,旬日大朝。已成常例。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東武城人。南廣陽令崔琰從弟。本年方十五。正值用人之際。經過其恩師劉寵保舉給劉備。兩位國相考覈後,以為其學問賅博,剛正不阿,胸懷開闊,識大抵、顧大局。

劉備乃是諸侯王。即便是給本身的子嗣冊封,亦須上表朝廷。由陛下頒佈正式的詔命方可。

崔林家貧,時宗親皆看他不起,唯有堂兄崔琰非常賞識。今果不其然。年十五以城長退隱,臨鄉一地雖人才濟濟,卻也隻要寥寥數人。

“三弟。”

足見劉備煞費苦心。

為便於辦理,兩位國相曾進言,將陽鄉侯國、新昌侯國,再次分出,另置陽鄉城、新昌城。正如將益昌、容城,從安次、範陽分出那般。

與彆處罰歧。薊國多為“城邑製”。大城方百裡,小城方五十裡。如此才便於繞城圩田。且城外並無村莊,路上也隻要亭舍郵驛,烽堠關卡,諸如此類。

“轉告陽鄉長,將散居城外的住民儘數遷入城中。不得有誤。”

所謂封侯拜相。薊國百官皆長舒一口氣。自打領食雙俸,俸祿在兩位國相之上,便時有不安。不知二位國相,當若那邊。亦不知與二位國相相見時,又當如此自處。現在二位國相封關內侯,俸祿重回世人之上,終是心安。

故而兩位國相拜謝時,先謝陛下,再謝薊王。

陛下密碼標價。

船行一日夜,劉備已安然返回南港。換乘車駕入王城。沐浴換衣,恰好趕上朝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