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地處薊國當中。為方城、臨鄉、泉州三地所夾。全境狹而長,北部最廣,銳端當其南,中部狀若蜂腰。東西最寬處約九十裡,南北長約百三十裡。全縣有戶三千一百五十餘。口四萬七千八百餘。”
遼西柳城。
“百裡之地,卻隻要三千戶民。”劉備悄悄點頭:“可因水患?”
短短一月,華歆極力了。
不到數年,從八百餘落暴增到六千餘落。
“有。”華歆起家施禮:“薊國渠。”
“主公明鑒。”華歆又道:“安次陣勢平坦,西北稍高於東南。南部多沙土,乏粘性,北部土質膏腴,性燥易坼(chè開裂)。寒暑均不甚酷,雨水多集合在7、八月間。每歲小雪後,川河始凍,冰上人畜、輕車可履,來年春分即解。冬春時節,大風時作,春季多旱。境內澱泊密佈,枝津成網。因地平土疏,洪程度勢奔突,易衝出故瀆,而成水患。
“常道侯苜蓿地皆在海內,牛羊圈養亦無過界。”華歆高傲白劉備所問。
“無妨。”丘力居笑答。
“父親。”出城不久,便有一隊人馬趕來驅逐。領頭之胡人青年,孔武有力,必是豪傑。
入縣治,主臣就坐。華歆這便將安次諸情,娓娓道來:
安次地力何止未顯。即便不以臨鄉類比,百裡之地,亦能納數十萬百姓。華歆任重而道遠。
“水患猛於虎。”劉備轉而問道:“明庭可有良策?”
若非牧民顧問不過來,牛羊各處又有何難。
“此城陣勢低窪,如何防水?”劉備又問。
一隊胡騎這便吼怒遠去。
說你薊國一視同仁,未曾公允。誰信?
這便遠遠抱拳,揮鞭出城。
分開安次,劉備這便乘船前去泉州。
見劉備儀仗,這便出亭舍,立於路邊,列隊施禮。
劉備已去信遼西太守趙苞。趙苞複書說,遼西烏桓丘力居部,並無異動。
“先帝永康元年(167年),勃海海溢。詔州郡賜滅頂者七歲以上錢,人二千;一家皆被害者,悉為收斂;其亡失穀食,稟人三斛。”華歆又彌補道:“時安次水溢高丈餘,苗稼蕩儘。滅頂者眾,舉家避禍者大半。海水退後,良田皆被鹽漬,來年亦顆粒無收。如此前後數年間,公眾紛繁避禍,十不存一。”
劉備上馬回禮,與眾屬吏一同入城。
胡人道狹。猜忌已然構成,此時說甚麼都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