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60 廣而告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一樓櫃檯。主事和幾位逢人、繡女,已等待多時。

《三國誌·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正如在家中夜宴,亦不犯禁,是一個事理。

《毛詩·故訓傳》:“雜佩者,珩、璜、琚、衝牙之類”。意義是說,一組玉珮,包含玉珩,玉璜,玉琚和衝牙等。

此乃前人記法。

“三弟不得胡言。”關羽倉猝嗬叱。

光武時,定下詳規:天子綬長二丈九尺九寸,諸侯王綬長二丈一尺,公、侯、將軍綬長一丈七尺。撤除光彩,綬的是非,亦可辨彆身份職位。綬撤除係玉佩,還用來係官印。凡為官者,必有一印。一印則佩一綬。合稱印綬。

有道是“暮鼓晨鐘”。

每晚“晝刻”已儘,便擂響“閉門鼓”。每日“夜刻”已儘,則敲響“開門鐘”。凡在“閉門鼓”後、“開門鐘”前,在街上無端行走之人,便犯“犯夜”之罪。如果為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為婚喪休咎以及疾病買藥請醫等私事,則可及經巡查官吏同意後行走,但不得出城。

天子的綬長二丈九尺九寸,如此能係在組玉上?

時下宵禁,以“漏刻”為準。漏刻即漏壺。乃是上古時已有的計時器。漏是指‘帶孔的壺’,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水從漏孔流出,壺中浮箭隨水麵同降,浮箭上的刻度便能唆使時候。《六韜·分兵》:“明告戰日,漏刻偶然。”《漢書·哀帝紀》:“漏刻以百二十為度。”“舊漏日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迴廊有通往各家商肆的支道。直通後門。門前已有繡衣吏等待。入門方知,此肆乃‘男女裁縫’。

“鐘鳴漏盡”意義是說:晨鐘已經敲完,漏水的壺也將滴完。比方大哥力弱,已是人生暮年。

組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金飾。不稱身份的人,利用分歧的玉和絲帶,以辨彆品級和職位。天子用白玉做組玉佩,係黑絲帶;大夫應佩雜有斑紋的深青色玉,玄色雜黃的絲帶,諸如此類。

除此以外,袁紹等人還另見一種與眾分歧的綬帶。

比如說。冬至日這天,晝最短,夜最長。在每刻時候皆不異的前提下,晝刻最短,夜刻最長。因而,白日四十刻(約9.6小時),早晨六十刻(約14.4小時)。便稱為:“夜漏六十刻”。

上述各種,皆有逢人和繡女來完成。無需世人操心。

張飛聞言,嘿聲一笑:“我年老是何許人也?若非枝杈遠了些,這漢室江山又豈能輪到當明天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