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5 黃門侍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隊甚是威武雄渾的車隊,駛入邑中。

江水澎湃大氣。非一條水溝可比。蘇伯領人造督亢溝堤的工程難度,明顯要比都江堰小太多。

酈村無需高出官道。而是向東臨水,跨酈亭溝而建。擴建後的酈村,亦可納民數千戶。西林邑中淮泗百姓,皆遷往定居,遂為‘酈城邑’。又稱‘酈城’。

酈亭溝水‘曆大利亭南,入巨馬水’。如此一來,全部酈亭溝,也成了劉備封邑內的一條水溝。待封邑分彆結束,劉備這便命人清理河床,修整渠岸,疏浚酈亭溝水。

樓桑大建鍛造出的能工巧匠,不要太多。治舍蓋屋、伐薪作炭、種禾織墊、造船架橋、通渠鋪路,皆有諳練工。

見他氣色裝束皆有分歧。劉備這便低聲相問。

築造大堤,時下已有豐富的經曆。先秦蜀郡太守李冰,根據都江堰水勢地形特性,以“榪槎截流導流、卵石護岸、竹籠盛石築堤”,服從明顯。

榪槎(mà chá),亦作“榪杈”。用來擋水的三腳木架。

幸虧擴建酈城邑時,劉備決計跨酈亭溝修造。這便將丹陽親族,皆屯於酈亭溝東岸。酈村舊民和淮泗人家皆居於岸西。兩岸廣架橋樓。車馬通行無阻。沿酈亭溝一字排開的水碓,乃為稻穀脫殼而造。邑中高山甚多,可作打穀曬場。既不占官道,邑牆、邑門天然能建。旗樓、置樓、義舍、醫館、糧倉、校場、客舍、湯池……皆已打算。

劉備哈哈大笑,口說恭喜。

冇有諸多樓桑重器的酈城邑,製作極快。西林邑中淮泗百姓,紛繁遷入新房。更多族親,正從江淮源源不竭的遷來。特彆是千餘名丹陽兵的親族,竟稀有萬之眾!

先時不過是十裡亭侯,位卑言輕。今轄地百裡,再招良工,幽州郡縣,皆有呼應。就連鄰近州郡,亦有舉家遷往臨鄉者。

“朕聞,臣之有四:‘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民賊者。以德複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輔之,次忠也;以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祿養交罷了耳,民賊也。’《書》曰:‘從命而不拂,微諫而不倦。為上則明,為下則遜。’此之謂也。臨鄉侯備,忠君恤國,深慰朕心。兼領‘給事黃門侍郎’,便宜行事。麾下黃忠、徐榮、崔霸、韓猛,諸將奸佞勇猛,酌情封賞,可堪大用。”

左豐笑答:托少君侯的福,奴婢已是秩六百石的黃門令了。

又報備郡中,廣招良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