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今後,‘母憑子貴’的皇權擔當,垂垂竄改成了‘子憑母貴’。
有鑒於東漢中期皇權屢被寺人、外戚襲擾,天子常為傀儡。曹魏立國後,便從軌製上不準寺人、外戚乾政。乃至立後,亦多出自豪門。故而“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義舉者也。然後職內事,君聽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終者也。殆必由此亡國喪祀矣!”
先帝的首位皇後,梁皇後,便是梁太後之妹。
東漢中前期,屢有外藩入繼大統者。啟事是漢帝多盛年早崩或無後。當權的外戚或寺人,但願立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天子,以便持續把持朝政。桓、靈兩位末代帝王的帝位,便是是以而幸運得來。
自漢今後,世家坐大。
“此乃皆是‘天意’。”左豐再拜。
然正如先前所說。將異化的主導權,拱手讓給胡虜。其血腥蠻荒程度,實在是觸目驚心。令人髮指。
或許。從梁皇後入宮為後的那一刻起,先帝就不想與她有血脈聯絡。
“臨鄉侯乃我家麒麟,自當能妥當措置。”
話說,桓帝並非不能生養。幾位公主便是明證。為何冇能留下一個擔當大統的子嗣?
統統的‘極儘寵嬖’,不過是虛情冒充,決計阿諛。隻為保住皇位,穩住外戚。待羽翼漸豐,便將外戚毒瘤斬草除根。所用,便是內臣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