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年紀雖輕,卻皆精於計算。田驊出身遼東豪商,劉修父親也長年經商在外,陳逸為人明淨謹慎,乃是最好組合。
官秩百石以下的初級官吏稱‘少吏’。
人丁不斷湧入,單憑老族長一己之力,已冇法登記造冊。劉備這便讓耿雍任命上計掾、史。體例為計簿(亦名‘集簿’),上報縣中。耿雍便以陳逸為計掾,田驊為計吏,劉修為計佐,賣力少君侯治下統統城邑的上計。此官職乃是侯府掾屬,皆為百石少吏。
趕著馬車收取牧草的牧民,竟被遠遠的甩在身後。皆非常駭怪於漢家構造術!
陳逸三人領俸百石,加上春賜和臘賜,支出頗豐。能自食其力,陳逸自當欣喜。田驊雖不在乎這些小錢,卻能幼年退隱,母親甚感欣喜。這便手書奉告遼東田韶。田韶亦複書劉備,再三拜謝。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朝堂禁中之事,自有崔廷尉和左豐來往手劄奉告,劉備起居如常。並未有大竄改。邑中工坊區卻忙的不成開交。改革後的高車、箭車,正抓緊出產。劉備設想的割草車,也被蘇伯試造結束。
有經曆的牧民預算,如此範圍的蒔植,一年可割四茬。第一次青割產量最好,能占總產四成。今後再割三次,也隻要六成收成。即便如此,也是高產!
這還隻是一茬的產量。
督亢溝堤,堤麵寬丈餘(3米),長約百裡。約合三百三十畝。擺佈兩條大堤,堤麵總計六百六十畝。畝產鮮草四千斤。一次能割鮮草兩百六十四萬斤。可得乾草料五十二萬八千斤。
農諺有“一畝苜蓿三畝田,連種三年勁不散”,便是說此。
五十萬畝水田,若畝產五石,可獲新穀兩百五十萬石。聽完老族長悲觀的預算,劉備頭一次升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大誌壯誌。
管寧所求不過是和樓桑一樣:督亢住民隻需乘一葉扁舟,來往水道水溝,便可中轉自家田頭。
麾下文武皆齊聚邑中,安穩是統統前提。樓桑兩千餘戶邑民在諸城中起碼。然不管產出還是所得,皆是第一。僅憑樓桑一地,便可供應治下十萬百姓吃穿用度統統所需。足見有多富庶繁華。
樓桑統統編戶齊民,包含樓桑能工、侯府良匠,每戶皆已補全五十畝美田。學壇亦有四千畝公田。加上新辟水田,本幼年君侯的封邑,總計插秧五十萬畝。三百萬畝水澤,辟出約六分之一。足見治下之民,有多經心極力。
官秩兩百石以上官吏為‘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