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鄰近州郡的遊俠,亦前來投效。廬江、丹陽、廣陵、下邳。
劉備看過後,不由問道:舒縣令是誰?
比及了近處又發覺,日前放走的渠帥,正自行於步隊中間。
聞訊趕來送行的郡中父老,閉塞於道。恩師卻提早解纜,未與世人告彆。
太陽西下,稀有支送葬步隊前後到達。放歸的七名渠帥,有四人自回。
劉備親出,將渠帥押入府中。
提及來,劉備也冇有甚麼分歧。‘窮**計,富長知己’。就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最好註釋。
圍觀世人這纔看清,恰是日前扛走滿箱銅錢的二人!
話說,恩師奏表早到朝中,為何至今冇有動靜?
竟是丹陽兵!
已升任治中的劉渙,這便說道:舒縣令姓陶名謙,字恭祖。丹陽郡人。
安設好統統,恩師這便出發,逆江而上,中轉舒縣。
此時方纔覺悟,何謂“仁道在邇,求之若遠。”
聞訊趕來的恩師還未暢懷一笑。身邊劉渙卻已涕淚橫流。
又等三日,路遠二渠帥亦回。隻剩一人外逃。
步隊繞城一圈,停在太守府前。渠帥自縛於階下。
大旗下錢箱猶在,可反賊皆已授首。招募的青壯,豈能無用武之地?這便交給黃忠等將嚴加練習。又令周泰蔣欽各領麾下精兵,日日練習不提。樓桑常有手劄來往。劉備將諸事,撿活潑風趣的說給母親、公孫氏聽。又把一些首要的事情,書與耿雍、崔鈞。
竟有半數當選白毦衛!
蠻人送葬步隊,這便收斂渠帥屍體,載歌載舞,原路折回。
比及中午,便有一隊蠻人,遠道而來。隊前數人,各執竹竿,長一丈許,上三四尺處猶帶枝葉。其行伍前卻(進步後退),皆有節拍。歌吟叫呼,亦有章曲。此葬俗,恰是蠻人刺北鬥。
見太守看來,這便以袖拭淚:聽聞少君侯一金而知民氣。本日得見,方信民氣尚古!
今後九江大治。再不聞蠻反。
說的也是啊……
又過三日,便有二人領千眾,攻破豪強塢堡,儘殺許乾一乾人等,送首級到劉備營前!
治中劉渙又墮淚。
擇日在市口,將六人問斬。眾渠帥麵色寧靜,引頸受戮。圍觀人群,漢蠻皆有人痛哭失聲。
前有六渠帥安然赴死。今有義賊儘誅主謀。恐怕少君侯錯殺忠良,才齊聲討情。
世人慾追,卻被劉備禁止。能扛走滿滿一箱銅錢的力士,又豈是等閒之輩。
劉備冇來及感慨,世人卻紛繁出聲。本來此二人乃是本地馳名水賊。泛舟江淮水路,劫富濟貧,在巢湖建水砦自守。皆是年方十五六之少年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