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141 投水而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恩師等人甚喜。

天子和三公顧及顏麵,這才作罷。

水碓,又稱機碓、水搗器、翻車碓、鬥碓或鼓碓水碓,是一種借水力舂米的東西。乃腳踏碓,機器化的成果。水碓的動力來源,乃是一個大的立式水輪。輪上裝有多少板葉,轉軸上裝有一些相互錯開的撥板,撥板用來撥動碓杆。每個碓杆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裝一塊圓錐形石頭。下方石臼裡放上籌辦加工的稻穀。流水打擊水輪使其轉動,軸上的撥板撥動碓杆的梢,使碓頭一起一落地停止舂米。操縱水碓,能夠日夜加工糧食。凡在溪流江河的岸邊,都能夠設置水碓,還可按照水勢大小設置多個水碓,設置兩個以上的叫做連機碓,最常用是設置四個碓,最多可用八碓。

三月,中山穆王(劉)暢薨,無子,國除。

《魏書》中記錄鮮卑先祖:“南遷大澤,方千餘裡,厥土昏冥沮洳(潮濕)。謀更南徙,未行而崩”。此地便是後代的鬆嫩平原。產出的駑馬後代稱為‘東北挽馬’。

三郡烏桓,卻有四部。三家強大,而右北平闇弱。絕非功德。劉備拔擢強大以峙勁敵的做法,頗得祖宗家風。

然後呢?

烏蓮的家事,亦是劉備需求體貼的事。

卻遭三公齊聲反對。

所用駑馬,也非普通劣馬。而是來自鮮卑的重型耕馬。

所謂環鎖鎧,普通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裁縫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

最早提到水碓的是西漢桓譚的著作。《承平禦覽》引桓譚《新論·離車第十一》說:“伏義之製杵臼之利,萬民以濟。及後代加巧,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又複設機用驢騾、牛馬及投水而舂,其利百倍。”這裡說的“投水而舂”,就是水碓。

說,前漢當中山王族,與今漢當中山王族,乃是兩支。如何能承?再說,舉一國貨與彆人,難道冒天下之大不韙!又將祖宗國法置於那邊?若如此,敢問陛下之皇位,大漢之天下,又可貨賣多少?

‘鼉龍騎’的名號,隨之傳播。

不知,有冇有舂米的機器?

對峙中,有近臣進言:中山穆王或另有遺腹子。侍妾已近分娩,不如等出產後再做計算。

與劉備互市,讓右北平烏桓氣力止損複長。款項皋牢部族,糧食餵飽青壯。另有多餘賦稅吸納南下東胡後輩。不消幾年,便可兵強馬壯。

比起遼東遊騎,劉備麾下的另一支天下名騎,人馬皆是重甲。

至於曬製海鹽,今後再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