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132 馬兒吃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還能吃嗎?”斑斕的女護士,籲籲笑問。這一起小跑,可費了很多力量。

少年時,蘇雙與張世平來往北疆販馬。

馬駒兒心中忽生出一絲被庇護的暖意。這便用力點頭:“能!”

自從白湖女校開門受徒,臨鄉各處均有女性業者的身影。加上君侯遠赴洛陽,家中由太夫人和夫人垂簾理政,身兼女校長的家令士異悉心幫手。最首要乃我大漢民風便是如此。女性的職位,在冗長的封建史上絕無獨一。故而,‘女子’亦是子。

兩人食俸六百石。為侯府高官。在臨鄉城中各有府邸。蘇雙與劉備自幼瞭解。乃是至好老友。母親將劉氏一門中,與劉備相伴長大的劉蔓下嫁。足見交誼深厚。

漢家高樓,令人羨慕。之前求之不得,隻能燒之泄憤。現在入住,方知彆有洞天。水洗水暖水淋,諸如此類,聞所未聞。另有諸多的構造東西,更是駭人聽聞。登臨大平座再觀漢胡混居、重樓林立,最是驚為天人。

世人紛繁讓路施禮。

一樓義舍。

從西林港下船的一千戶北地羌人,沐浴換衣,正被舫車送往樓桑。西林邑中,亦有一千戶羌人落籍。

馬駒兒盤腿獨坐。正抱著比臉還大的黑邊陶碗,咕咚咕咚的喝著苦澀的白粥。隻見腮幫、喉嚨高低轉動。斯須,待陶碗落下,已空空如也。

此都是後話。

所謂粥汁,便是指粥熬好後,上麵浮著一層細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臨鄉義舍裡叫“米油”,流風俗稱“粥油”。

“粥來啦——”捧著托盤的女護士,人未至,聲已到。

穿過叢叢人腿。被層層圍攏的義舍中心。矮幾旁對坐三人。

潘獐兒和朱獾兒一個激靈,這便起家相迎:“豆丫姐。”

隨臨鄉馬匹漸多,劉備便將良馬散養在西林牧民廄中。為便於辦理,另設“臨鄉家馬廄”。

“列候稱‘家’也”。

雖經多次改革擴建。服從還是劉備最後的分彆。

樓桑醫學館。

馬駒兒四周比劃了下,遂將粥碗堆在稍顯低矮的一摞空碗上。摸了摸半圓的肚皮,似另有些饑餓。

家中白叟,自有農夫傳授各種耕作機器,適齡後代皆入臨鄉黌舍。婦人重拾紡織刺繡。街衢裡長亦從羌人當選募。

身著白衣護士裝的妙齡少女,正捧著盛滿一碗碗白粥的漆木托盤,快步走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