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脾氣儉樸,剛正不阿。少時言辭癡鈍,愛好擊劍,崇尚武功。
堂議時,這便將心中憂愁說出。
劉備欣然點頭,多加鼓勵不提。
崔霸笑道:“何必捨近求遠。小弟正在學壇,數年前與從弟崔林,一同拜在劉公門下。末將這便把他喚來。”
劉備曾與右丞崔鈞商討,想拜其兄長為南廣陽城長。不料今被舉為議郎。南廣陽城長一職,苦無合適人選。
這便抱拳道:“啟稟主公。末將早有此意。小弟本年十八,雖未及冠,卻很有賢名。熟讀經籍,又喜擊劍。南廣陽城,虎踞正中,既要行圩田,又需善守。文武兼備,胞弟合法其用。”
得知乃是大儒劉寵門下高徒,又取來昔日文章一觀。方知大才。繼北海一龍後,大儒劉寵門下亦出長吏。學子們又如何不歡樂鼓勵。
“喏!”眾家臣施禮後起家,與劉備在北門下乘車,到達南港。又換乘車輪舟,趕往樓桑。入白湖水榭,沿濱水長廊入東西長街,到達學壇。
一旦發兵在外,家中需留充足部曲戍守。以臨鄉現在兵力,若想攻防兼備,一萬餘眾絕對不敷。
既走精兵線路,天然貴精不貴多。治下數十萬公眾,若強行征兵,亦可得數萬。但是這些兵卒能有多少戰力,實無包管。
耿雍笑答:全憑網眼大小。
比起品級森嚴的馬車,扁舟實在是便利。臨鄉農夫,戶戶一艘。
又問身側孺子。言,乃是從弟崔林。
此還隻是守城。
崔琰肅容下拜,口稱主公。麵龐無悲無喜,中正平和。真乃雅量君子。
“哦?所舉何人?”經年前,韓猛就曾在酒壚替劉備征辟北海一龍。固然失利,卻勇氣可嘉。不知本日又舉何人?
麾下人才奇缺。便是武將亦漸不敷用。
騎馬比行舟快。
聽劉備道明來意,昔日一錢太守不由捋須而笑:“本想再藏拙數年,然美玉必生煙霞。季珪之才,不下北海一龍。老夫門內首屈一指。今得重用,想必季珪亦能一展所長。”
劉備怎忘了此人。這便命人快馬加鞭,趕赴樓桑。將崔霸喚來。
議郎,郎官之一種。秦置。西漢沿置,屬於光祿勳,秩比六百石,與中郎不異,高於侍郎、郎中。議郎職為參謀應對,毋須輪番當值,充當保衛流派等事情。時下,普通郎官均受五官中郎將、擺佈中郎將統領,獨議郎例外。其官秩也進步到六百石,並得參與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