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水又東,導源東南流,右注白祀水,亂流東南徑常道城西,又東南入聖水。聖水又東南徑韓城東。又東過安次縣南,東入於海。”
知夫君來歲要遠赴洛陽。不等劉備來問,公孫氏便提及娶如夫人之事。
年前劉備上疏朝廷,拒納東部鮮卑,懇請朝廷另行安設。今終有動靜傳來。
兩位家丞將方城官吏所憂,奉告劉備。
這便召來素利、成律歸二人,列席堂議,與眾家臣一同參議對策。
自武帝時改易正朔,以正月為歲首。“大朝會”便改至正月月朔停止。而後曆代因循。
劉備深覺得然。若無掣肘,兩地胡人必成禍亂。
為均衡各方,烏蓮又舉族人烏爾達為軍曲候。與白卓一起統領西烏鐵騎。
如夫人分歧於妾。兩位如夫人皆是胡人。一個是右北平烏桓王妹,一個是高車歸義王女。且又牽涉到和親,也要大肆籌辦。不成草草了之。
古時,臣見君為‘朝’。君見臣為‘會’,合稱‘朝會’。朝會有兩種,一為‘大朝會’,指天子於除夕、冬至及大慶之日,禦正殿受群臣朝賀。另一種為‘常朝’,指天子平時召見文武官員,措置政務。
以闕機為常道侯,封邑在常道城。常道城,彆名萇道城。距方城縣東北約九十裡,距臨鄉城一百裡。《三國誌・魏書・三少帝紀》:“甘露三年(258年),陳留王奐‘封安次縣常道鄉公’。”即此處。
“骨進,烏丸之王也。幼時力過於人,所部皆懼。漢末率部大入邊,掠牛馬、財物甚眾。”
且領六百石高俸。比起做部落大人時的寬裕,可謂富有。既投奔劉備,便是以劉備為主。胡人亦有道義,等閒不會背叛。
此二城恰好與位於益昌下流的東平舒城,呈三麪包抄之勢。
聖水和巨馬水,以八丈溝水相彙。八丈溝水交聖水於安次縣東,交巨馬水於益昌城東。
“(巨馬水)又東,八丈溝水注之,水出安次縣東北高山,東南逕安次城東。”
素利和成律歸,出身於氣力最為強大的東部鮮卑。又遭高車烏桓,高低夾攻。整日提心吊膽,如驚弓之鳥。現在居住在西林邑中,外有高牆環抱,內有車樓縱橫。擺佈多有胡人軍人,餬口歸於安閒。
常道、韓城,東平舒三城,皆是古城。年久失修,東平舒城更是毀於海侵。彌加、闕機、骨進三部大人,各率萬餘眾南下,不日便將到達封邑。
烏蓮與劉備移居臨鄉城,西林邑中事物皆交由閻柔、閻誌、白卓、素利、成律歸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