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為藩王?”劉備一愣。再細細一想,這便覺悟。
“素利者,塞外鮮卑人也。幼善騎射,稱雄於外。鮮卑眾故擁之為王。”
劉備欣然點頭。這就是謀士的首要性啊……
“喏!”兩人齊宣稱喏。
草原傳言,鮮卑故大單於檀石槐將赤鹿頭杖交由大閼氏轉贈給臨鄉侯劉備。後臨鄉鮮卑婢流行。很多被烏桓所抄掠的鮮卑人家,因此得以保全。再加上越來越多的鮮卑部民南下歸附。現在落戶西林邑中,養馬為生,跑馬為樂,餬口非常安閒。
副伏羅氏讓素利上前來。
劉備與麾下一眾文武商討。臨鄉令婁圭微微一笑:“主公何不表為藩王?”
將本來就疏鬆的部落,完整打散。以家庭為單位,一戶一樓,列軌而行。因要收支跑馬場,故而前後挨次常常打亂。相互之間的附屬乾係,也因車樓的啟事,被最大程度的稀釋。再加上臨鄉來自漢庭的閭裡、街衢、坊邑的行政分彆,以及漢胡混居的大融會,西林胡人正敏捷洗去部落烙印。向以血緣為紐帶的編戶齊民家庭過渡。
比起在草原時擔驚受怕,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入住部將精舍的素利和成律歸,常半夜驚醒。抽刀在手,環顧擺佈又倒頭大睡。日久天長,漸從一夜數驚,到數夜一驚。再到安然入眠,一覺到天明。雖是草原莽漢,卻也有草原的道義。
素利等人收攏殘兵,展轉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苟延殘喘,艱钜為繼。
車幕緩緩開啟,一身漢服的副伏羅氏,以胡語相喚。
聽聞蔡伯喈欲以己名相送。不知傳言是否失實。顧邕或是陸邕?
寒冬時節,跑馬場已封閉。年度總冠軍不出所料,被太史慈收歸囊中。成萬千少年心中偶像。大儒陳寔更是老懷大慰,與有榮焉。
車樓的好處,遠超劉備的估計。
檀石槐百口伏法。鮮卑遂崩崩潰竄。
馬車在三丈外止步。
普通人或有機遇。
安設好東部鮮卑素利部,已近小歲。謝師宴天然要大辦。恩師遠赴洛陽,學壇又新來蔡邕。劉備早出晚歸,巡查各地。亦知學壇博論之壯懷狠惡。繼北海一龍,後起之秀輩出。很多少年英才,劉備乃至毫無印象。有隨淩操而來的吳郡顧氏、陸氏少年,一舉成名。且皆拜在蔡邕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