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稍作補給,再從金城解纜。越洪池嶺(烏鞘嶺)後一馬平地,正式進入河西走廊。
敦煌最後隻是一邊疆小郡。
敦煌,為昌大之意,秦末漢初時,為大月氏居地。後月氏為匈奴所逐,敦煌一帶遂成為渾邪王領地。武帝元獰二年(前121年),匈奴敗北遠遁。自此,大漢在河西置武威、酒泉二郡,並以玉門、陽關為隘,構築長城。十年後,元鼎六年,分置張掖郡和敦煌郡,與武威郡和酒泉郡並稱“河西四郡”。內遷住民屯田戍守,垂垂有了人氣。
與此同時。一起長途跋涉的數十騎,亦到達目標地。
話說。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坐實“漢賊”。為匡扶漢室,各地皆有豪雄揭竿而起。西平麴演與張掖張進、酒泉黃華等人,相約舉兵(此處能夠用‘叛逆’嗎?)。雖兵敗被殺,但此次麴氏叛魏,卻使得全部河西為之震驚。麴演以後,又有麴光、麴英等麴氏豪雄,接踵起兵反曹。
敦煌郡,治敦煌縣。屬涼州刺史部。上古時稱“瓜州”。據《左轉》所載,本是“允姓之戎”領地。《禹貢?山川澤地篇》亦載:“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貢物地出好瓜”。
如此一支龐大的絲綢商隊,浩浩大蕩西去。如何能不惹人諦視。
自從閻行、麴義,雙雙當選。取錢箱而歸,三今後重回。便當著裡外三層長安父老之麵,被劉備任命為軍曲侯。秩比六百石。月穀六十斛,一年七百二十石。折二十一萬六千錢。隻比州刺史的秩六百石俸,略低。
曆代貴霜王皆喜好將本身的頭像印在金幣上。製作精彩,過目難忘。但中原並不暢通。且非與西域豪商的大宗貿易,不成見。畢竟,西域亦有與五銖錢對等的銀幣和銅幣。除了大宗貿易,無需用金幣結算。而絲路上,最大宗的貿易,便是絲綢。
啟事之二,便是那些親眼所見的貴霜金幣。
與麴氏兄弟一番深談火線知。今陛下初年時,平原鞠氏才舉族出亡西平,改麴姓。後成本地大姓,麴義自幼長在涼州,精通羌人戰法。善克馬隊。
為何滿是絲綢。很簡樸啊。不販絲綢,如何能稱為絲綢之路?
卻皆被曹魏政權血腥彈壓。
且布帛不易變質、破壞。即便西行路途艱钜,保值率仍然很高。
比起太太厚利的黃金,布帛更受士人所喜。
走廊自東南往西北,順次經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一向延長到玉門關四周。長兩千餘裡,寬數裡至數百裡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