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先生_第四十七回 陳淑卿登台唱俚曲 牛鐵嘴擊鼓說聊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蒲鬆齡說:“王寸人恰是馬守仁三字的縮寫。”

他們在浩繁攤位中間,撿了塊空位支起架鼓,一陣緊鑼密鼓招來圍觀者如堵。

蒲鬆齡說:“我這裡有剛編的幾個腳本,你們拿去排練一下看看結果如何?”說罷,翻開書篋,取出腳本給了老闆,老闆見是《牆頭記》、《姊妹易嫁》。連說:“好戲!好戲!”千恩萬謝,歸去排練去了。

陳淑卿毫不害怕,沉著應戰。見兩個伶人來勢凶悍,避其鋒芒。一個‘旱地拔蔥’,身子騰空而起!安閒如春燕梳柳;精確似老鷹抓雞!就在兩腳落地那一頃刻,輕舒猿臂,揪住兩小生的辮子今後一拽,伸腳一彆,兩人同時抬頭朝天倒在地上!不等他們翻過身來,上前踏住胸脯,揮拳剛要打,忽聽一個女子喊道:“大姐!部下包涵!”

大壯說:“剛走了。臨走還把封特邀信要我交給你。”說罷從袖筒裡抽出封手劄,慎重地交給蒲鬆齡。又轉頭號召部下:備酒,傳令眾將為我族弟壯行!”

大壯問:“兄弟剛來,為何又急著走?”

蒲鬆齡問:“我剛纔還傳聞大王在青州呢。”

“不可!老子不會說遠點近點,就會說一個字:滾!快滾!”

大壯道:“既然兄弟急著趕路,就送你們兩匹快馬吧!此去膠東另有三四百裡路程,又多山路,騎馬不但省力,並且省時。”說罷,叮嚀部下人遴選兩匹好馬來。

蒲、陳二人被雨困在看墓屋裡,正愁冇法過夜,忽聽有人在外問:“先生在屋裡嗎?”

蒲鬆齡淡然一笑,詼諧地說:“我們來的目標不是唱《牆頭記》,而是要《斬馬謖》,剛纔文慧二舅奉告我:“剛纔有個外來人他在他館子裡用飯,模樣很像馬守仁。他在家時曾在清河船埠乾過搬運夫,馬守仁任漕糧經承經常去那邊辦事,以是熟諳他。固然幾年不見麵,但他邊幅設大竄改。我問他:你不在淄川坐大堂,來青州於甚麼?他說:你認錯人啦,坐大堂的是縣令馬守仁,我叫王寸人,要去萊陽辦事,路過這裡。傳聞山上廟會很熱烈,趁便上來瞧瞧。我一聽就忍不住笑了,他長的黒矮肥大,倒與名字元合。可為何恰好起個好笑的名字呢?”

陳淑卿對蒲鬆齡把腳本送給梨園老闆很不睬解:“我正要找幾小我排練《牆頭記》呢,蒲兄如何把腳本給了他們?”

大凡人一旦有了苦衷,再好甘旨也難下嚥,是以,隻對付了幾杯,便倉促上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