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先生_第三十二回 優憤極輕生跳懸崖 感預兆返回救故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蒲鬆齡悄悄問陳淑卿:“你聽出老衲人是誰了麼?”

轉過一座山頭,大山俄然裂開一道豁口,深不見頭,一泓清溪自山中涓涓流出,草木富強,其間,微露羊腸小徑,左彎右轉,中轉大山要地,估計是樵夫、采藥人走出來的。既然他們挑柴擔、負藥簍高低自如,那麼空身遊人天然也能達到山頂。

陳園園離開吳三桂,千裡迢迢從雲南來到泰山腳下俢行的顛末既明。再說陳淑卿偕故交返來,母親喜出望外!叮嚀徒兒們整備酒宴,為高朋拂塵洗塵。

“官兵在那邊差點抓住我們。在他們看來,園慧庵對我們來講是傷害的處所,我們決不會再待下去。以是,他們即便再來,也不會再去庵中搜尋。而我們則出其不料來個原地不動,此乃以靜製動之法。讓官兵沿著我們逃竄的方向追逐,白跑一趟。直到精疲力儘,主動放棄抓捕我們的動機。再說,園慧大師為我們擔驚受怕。我們不歸去安撫她一下。如何說得疇昔呢?”

蒲鬆齡深卻思熟慮地說:“不,現在走是傷害之舉,為確保萬無一失必須立即回庵中”!

“他們是宰相納蘭明珠的弟子故吏,冇有主子撐腰,他們敢如此膽小妄為?他們主子主子現在是串在一根線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主子闖了這麼大的禍,主子氣袖手旁觀?特彆是明珠,他是當今皇上的寵臣,一手遮天!連索額圖都怕他,施潤章能奈他何?再說啦,你們這些熱中於功名讀書人,整年累月被讀書、測驗,弄得頭暈腦脹,何不趁此消愁匿災之日,寄情於山川之間,賞景寄興,吟詩作賦,抒發情懷亦非無益。”

老衲人道:“眼下,棲霞人於七率眾造反,一舉攻占了十幾座縣城,陣容浩大,朝廷多次派兵圍殲都被他們打敗。你們也隻要逼上梁山一條門路了!時候倉促,事不宜遲,從速走吧!”說罷,回身消逝在茫茫霧靄中。

陳淑卿咯咯一笑,拽著母親的衣袖分開了藏經房。

陳淑卿又對母親說:“你這藏經室平靜溫馨,筆墨俱全,就讓鬆齡哥住在這兒吧。”

擺脫了官兵重追捕,三人來到一個僻靜處稍事歇息,蒲、陳二人雙雙跪倒在老衲人麵前,感激拯救之恩。老衲人把他們扶起來講:“年青人,不必多禮,老夫平生誌在殺儘贓官除惡霸,這點小事微不敷道。天下刻苦人隻要同心合力跟贓官貪吏鬥爭,才氣儲存下去!”又問:“官兵為甚麼追捕你們?”

他們順著溪邊巷子進了山口。抬眼望去,如同跌入深井當中,兩麵都是矗立入雲的危崖,溪流和巷子婉如兩條相互玩耍的細頎長蛇,從雲霧環繞的危崖上垂掛下來。山路越走越峻峭,偶然不得不四肢並用才氣攀登上去,手臂和衣服都被波折劃破了。但是,他們毫不在乎,擔憂的是看不到火線的目標,在山下清楚可見的南天門,現在也捉迷藏似的不見了。落空了攀登的目標,辨不清進步的方向,在雲霧滿盈的山穀中,他們迷路了。最後不得不在一堵危崖上麵停下來,稍事歇息。辨明方向再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