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先生_第二十六回 逛市場行俠救弱女 闖公堂凜然伸正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蒲鬆齡嘲笑道:“除了大人內弟有恃無恐、無惡不作外,另有誰呢?”

白叟打躬作揖,慚愧不已,發誓今後餓死也不再賣女兒。

高成說:“有!求大人放我回家取來。”

“扒了皮也認得你的骨頭,全城人誰不曉得贓官李長祚有個無惡不作的下三濫舅子?你也太狗膽包天了,關天化日之下,搶人女又傷人父!國法條條,豈豈能容你!快把這女孩放了,送其父去治傷,不然,明天休想歸去!”

世人又發作出一陣鬨堂大笑。

“教員,剛纔我說過啦,李白詩中所說的床不是睡覺用的床鋪,而是馬劄或杌子,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名曰胡床。再說他如果是坐在屋裡的床上,隔著屋頂怎能夠舉頭望明月呢?莫非內裡天空中的月光能照到屋裡床前頭來嗎?以是說,李白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是:當時夜深人靜,旅途孤單難以入眠,因而坐在院子裡的兀劄上,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記念故裡、親人的千古名唱。”

“當然屬於盜竊了。”

大壯肝火未消,發狠道:“李撲快狗仗人勢,我早就撤除這狗雜種,可惜他跑得太快,不然,非揍他個稀巴爛不成!他為啥欺負你們?”

高成嘲笑道:“李大人好胡塗!我贏了宮司,能逃竄嗎?”

蒲鬆齡道:“掌櫃過譽了,門生當時年幼無知,猜著幾個燈謎,不過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罷了,不值一提!”

“大人既然深通大清律條,那麼此案應屬何性子呢?”

大師分歧附和,來到縣衙,正值李長祚升堂審案,不便硬闖,在內裡等侯。

蒲鬆齡曉得他要惡人先告狀,決定先發製人:他不提蝦米精強搶民女的事,卻提示李長祚再治楊財主‘誣良為盜’之罪。

楊老財叩首答覆:“老爺,我叫他扛著袋米去集上糶,他路過家門口時,偷挖找的米下鍋,求老爺問他盜竊之罪。”

蒲鬆齡喜出望外:“大壯哥,若不是你來的及時,我們都要吃大虧了!”

“我……我有甚麼罪?”李長祚一怔,“不就是審案冇穿官服、戴頂子嗎?這有甚麼罪?”

高成道:“老爺,事情是如許的。小人給楊家扛活,當時說好月人為折小米五升或高糧一鬥,月尾結算。到現在七個月了。一粒米也冇給,小人上有爹孃,下有老婆孩子,一家六口餓著肚子苦撐到現在。明天淩晨,店主叫我扛著袋米上市去賣,路過家門口時,傳聞老孃餓得起不來床,因而,把米袋放在門外,進門看望老孃.小兒子不懂事,偷偷挖了他半瓢米熬飯給奶奶喝。不料被緊跟在前麵的店主瞥見了。便把小人告到縣衙,老爺,他欠我七個月的米不給,孩子挖他半瓢米就算犯法了嗎?按理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