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求生之路_第一百一十九章 為臣之道與野心(第二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此人真是枉我稱其一聲兄長,現在已是時隔半月,如果走水路也應當到了,可現在李相已然病逝,其竟然連個影子都不見,現在想來,其多數是找了條遠路繞行!”

“李相在朝堂上不吝出言挑破此事,並以去官來向陛下保其性命,可其卻一邊說著大義凜然之語,一邊卻貪恐怕死的繞路而行,如此一比,二者高低立判!”

“當日鄙人既然說出了要守得這大宋扒開雲霧見彼蒼,至其以後天然是刻刻顧慮不敢健忘,隻不過現在之勢倒是由不得我們輕舉妄動,朝堂之爭自古以來都不是等閒之事,一言之禍便滿門抄斬的不在少數,故而我們隻能謹小慎微,然後瞅準機會一招斃命。”

“此事的確。”李知時點點頭,“但如此一來歐陽兄上奏彈劾一事又有何意義?如果陛下冇有減少主和派的設法,那麼就算歐陽兄彈劾也冇有效,曉得真相的陛下天然不會措置他們。”

這人間裡的對峙,大多都是徒勞無功。

看著歐陽澈震驚後迷惑的神采,李知時接著說道:“在李相得病以後李某前去拜訪過相府,自是曉得李相得病一究竟乃舊疾,連李某都能夠肯定,那敢問歐陽兄,聖上莫非會不知情?”

因為此時現在,歐陽澈就相稱於他釘在這個大宋朝廷當中的釘子,歐陽澈自在,那麼他就能夠有無窮大的佈局空間。

“歐陽兄為國為民之心,自當是無人能夠質疑,但對於李某,歐陽兄倒是曲解了。”

“既然身在朝堂,有想要匡扶大宋,歐陽兄便必必要明白為臣之道非莽撞直言,而是以陛下能夠接管的體例來達成本身目標,畢竟不是哪一任帝皇都能夠廣納諫言。”

“可惜那位少陽兄長不在此地,不然倒是不需求我如許一個初出茅廬之人來共同張禦史抗下如此重擔了。”歐陽澈有些自責的歎了口氣。

說到這李知時便閉上了嘴巴閉口不言,而歐陽澈則是如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李兄的意義是,我等現在該當等陛下的意義,如果陛下偶然,我冒然上奏隻會在陛下心中留下一個企圖黨爭的惡名,如果陛下成心,則在上奏彈劾不遲?”

李知時冇有答覆,而是反問道:“如果歐陽兄設身處地之下,該當如何?可會遲延如此之久?”

何況對陳東來講,朱成的等人在其心中的職位天然是最高,如此一來哪怕是他,在主和派和主戰派兩方的強勢擠壓之下,也會心不足而力不敷。

李知時冇有持續出言刺激歐陽澈,而是端起酒碗敬向歐陽澈,然後在後者沉默同飲以後,纔再次開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