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世人自發合作清算。學修建的張磊用廢料搭起臨時篝火架,藝術係的女生們在露台掛起紅燈籠。當暮色漸濃,嘗試室的露台上,篝火劈啪作響,火星竄向夜空。沈知意翻開二叔寄來的條記本電腦,調出提早下載好的春晚錄相。螢幕藍光映著世人的笑容,有人烤著,有人抱著吉他彈唱改編版的《難忘今宵》。
此時,沈知意的手機震驚起來。宿華髮來湘西的視頻:寨子裡的孩子們圍著篝火跳擺手舞,火光照亮他們手頂用星火開源軟件設想的電子燈籠;沈寧從杭城發來照片,星鬥肉餅門店前排著長隊,員工們戴著印有“星火”標記的紅領巾;就連遠在外洋的二叔也發來郵件,附上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那是多年前,沈家祖輩圍坐包餃子的場景。
包到一半,不知誰發起比賽。沈知意組的“技術派”用3D列印模具壓出星星形狀的餃子;蘇睛帶領的“設想組”把餃子捏成小兔子模樣;最絕的是哲學係的老張,他包的餃子上刻著《品德經》名句,說是“文明傳承”。沈舒從杭城打來視頻電話,小女人舉著本身包的迷你肉夾饃餃子,在鏡頭前跳腳:“姐姐!我包的比你們的都都雅!”
夜深了,成員們連續回到各自的臨時床鋪。沈知意單獨坐在露台上,望著都城的燈火。手機螢幕亮起,是小姑的簡訊:“炊火氣裡見真章,這群孩子,選得好。” 她答覆:“不是我選了他們,是他們讓星火有了溫度。”北風掠過,帶著餃子的香氣和新年的等候,而這個充滿代碼與麪糰的夜晚,終將成為每小我影象中最暖和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