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_第172章 光影新貴:科技帝國下的導演天團崛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簽約典禮後,星火科技當即啟動“導演天團賦能打算”。陳凱歌的團隊率先入駐“光影銀河”,驚奇地發明辦公室裝備了腦機介麵創作艙、情感捕獲頭盔等黑科技設備。“之前寫腳本端賴靈感,現在AI能及時闡發故事架構,給出上百種劇情推演。”陳凱歌在采訪中揭示著體係介麵,“但最妙的是,它不會乾與我的藝術表達,隻是供應更多能夠性。”

張藝謀的“寰宇幻境”則掀起了一場拍攝反動。在《敦煌幻世錄》的片場,AI導演助手及時掃描演員行動,主動調劑機位;假造製片體係用數字孿內行藝1:1複原莫高窟,省去了實地搭建場景的钜額本錢。“這是我從業以來效力最高的一次拍攝。”張藝謀鎮靜地向媒體揭示拍攝花絮,“以往需求半年的籌辦,現在AI一週就能完成!”

這場竄改敏捷在文娛圈激發震驚。某傳統影視公司的導演在論壇上酸溜溜地批評:“給再多錢又如何?用機器拍電影,另有藝術靈魂嗎?”但實際很快打了他的臉——星寧影視的作品不但票房口碑雙歉收,還幾次斬獲國際電影節大獎。《野生智慧啟迪錄》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時,全場起立鼓掌長達15分鐘;《敦煌幻世錄》的殊效鏡頭被盧卡斯影業列入行業教科書。

“陳導、張導、馮導,這20億啟動資金,是星火對藝術與科技融會的誠意。”沈知意將鑲嵌著星寧LOGO的平板電腦推到三人麵前,螢幕上跳動的數字清楚顯現著三家子公司的獨立賬戶,“但我更看重的,是三位手中的藝術締造力。”她調出星火自研的“星圖AI創作體係”,演示著其如何通過大數據闡發環球觀眾愛好,卻又儲存創作者的本性化表達。

2007年6月3日,杭城星寧影視總部80層的簽約大廳流光溢彩,水晶吊燈將“光影銀河”“寰宇幻境”“藝科紀元”三塊鎏金匾額照得熠熠生輝。沈知意身著玄色高定西裝,站在全息投影前,身後流轉的數字星雲與三位華語影壇大師——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的身影交相輝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