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常讚歎道:“好劍!可惜配錯了人。”
這時候一個錦衣少年已經上得樓來,恰是遊龍生。他抓住龍小雲的手大驚道:“此人如何下如此毒手。”他是名家後輩,一搭手就測知龍小雲一身工夫已經被廢去,更可駭的是丹田當中迴旋著一股奇特內力,如斷根不潔淨,這孩子畢生都再也練不得武,隻能做個淺顯人。隻是丹田是人身氣海,內家工夫的底子,那人不知用的甚麼獨特工夫竟然能將真力留在丹田引而不發。
龍小雲恨聲道:“遊大哥你來了麼,快為我報仇。”
隻是這統統的光輝在李誌常麵前都黯然失容,因為他到現在連劍都冇有拔出,連手都懶得抬起。統統人都想到這般劍法都不能逼出他的劍,那誰還值得他出劍。
遊龍生瞪著他,俄然抬頭狂笑起來。隻聽嗆啷一聲,他已拔出了腰畔的劍。劍光如一泓秋水。冷然道:“要當天下第一劍客,先問問我這一把劍答不承諾。”
遊龍生見李誌常在長空劍影當中,竟然還能施施然點評他的劍法,又氣又急,嘶嘶聲中劍又快了幾分,但是旁人已經瞧出他劍雖快,卻毫不再準。失了準頭的劍法連一隻雞都殺不死,何況他麵對是個數百年可貴一見的絕代妙手。這時候遊龍生已經垂垂明白為何老是刺不準李誌常。妙手過招講究觀人於微,他每出一劍都能看到李誌常的肩頭意向,所謂打人先看肩。李誌常的肩向右邊動,他的劍鋒也天然往右邊去,李誌常的劍往左邊動,他的劍天然也往左邊去。這份觀人入微的本領是他十數年所學的劍法精義,融入了血脈當中。隻是李誌常看著要動,等劍到了的時候卻偏偏差了那麼一分,導致最後實招落為虛招。是以好處變成了弊端,妙招也變成空招。
在場江湖人士都不由喝一聲彩,但是過了一會又寂然無聲。遊龍生劍法當然精美,但是他刺破了桌上的酒壺,刺翻了盤上的菜肴,唯獨冇有刺到李誌常身上。再精美的劍法刺不到人,都不是好劍法。如果那小我還是坐著不動的,那更是丟人!但冇有人感覺遊龍生丟人,江湖中能用出這般劍法的人一雙手都數得過來。何況他才二十歲,他的前程不成限量。
遊龍生聽到,公然怒不成支,厲聲對著李誌常道:“他隻是個孩子,你也是削髮人,為何動手如此暴虐。”
有人驚呼道:“專諸魚腸,武予奪情,人以劍名,劍因人傳,人劍輝映,氣衝鬥牛。”這是三百年前,一代劍豪狄武子的奪情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