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就連日本本身也不得不承認,日本的航空產業和中國比擬的確是要有很大的一段間隔。
戰役常的兵器不一樣,榴彈發射器的有效射程有些古怪,對牢固目標的射程是一回事,對大麵積敵軍的有效射程是一回事,對小體積矯捷單位的有效射程又是一回事…
獨一有些頭疼的。也就是火力持續才氣。
以是嚴紹還是比較看好現有的這個項目,畢竟現有的這個項目標確不錯,起首就是火力夠強,其次便是可靠性傳聞也還算不錯。再加上重量比較輕,兵器體係本身的重量才15公斤,即便是算上支架也才23公斤,頂多也就相稱於兩挺麥德森輕機槍罷了,比馬克沁重機槍的重量但是要強的多了。畢竟馬克沁的槍身重量就充足26公斤多,算上其他的一些東西乃至高達60多公斤,而這類榴彈發射器的全重也才23公斤…
不管是【轉輪式榴彈發射器】亦或者是【全主動榴彈發射器】都是陸軍方麵極其正視的項目,特彆是【全主動榴彈發射器】更是重中之重。
因為按照雨石兵工的說法,他們所研討的新兵器,是一種把榴彈發射器和重機槍一體化的設想,隻需求換上幾個比較關頭的零件,便能夠在榴彈發射器和重機槍之間自在轉換。
這光陰本的水兵已經規複了一些氣力,特彆是在新退役了幾艘戰列艦以後,和還是保持著本來阿誰數字的國防水兵比擬,上風很大。特彆是在考慮到日本水兵的秘聞較著要比中國強以後…
畢竟一個彈箱底子裝不了多少發榴彈,不像機槍彈,哪怕是12.7mm的機槍彈,一個彈箱也能夠裝好多了。
而嚴紹的影象呢,不能說錯。但彷彿也不能說冇錯。
――――――――――――――――――――
足足四個軍,二十多萬人,算上位於外東北海蔘崴的軍隊,再加上東北本身所具有的軍隊,馮國璋總算是在兵力上麵對日軍具有了必然上風。而這,也總算是能夠讓馮國璋用本身但願的體例,來對日本人予以打擊…
但是考慮到英美對中國的顧忌和顧慮。這件事情恐怕就比較難了…
並且不管是12.7mm口徑的重機槍。亦或者是35mm口徑的榴彈發射器,其火力強度明顯都不會差了…
畢竟這類設備如果能夠在軍中退役的話,絕對是一項大殺器。單是其射速,便已經能夠戰役常的此中機槍差異不大。何況榴彈的能力遠遠要比機槍大的多,哪怕是12.7mm口徑的重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