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興說道,“多謝劉兄美意。不過,臨行之前,我想奉求劉兄一件事。可否幫我去武當山尋覓我的師叔和一名蒙麵老者。”接著就把蒙麵老者和師叔的邊幅,奉告了劉正彥。
劉正彥欣然承諾,立即派出一名統領,帶著三百官兵,幫手楊再興去武當山尋覓兩人。但是楊再興帶著人,連續在武當山尋了三天,也冇有蒙麵老者和師叔金劍先生李助的任何蹤跡。萬般無法,楊再興隻好先跟從劉正彥趕往臨安,籌算為父親報仇以後,今後再有機遇,重來武當山,尋覓蒙麵老者和師叔金劍先生。
在後院的一個偏廳裡,已經黑壓壓的站滿了很多人,看上去有文官,也有武將,各個神情莊嚴,在等候著他們的到來。
楊再興躊躇道,“這?這......”
劉正彥說道,“為楊老將軍報仇,劉某義不容辭。既然我們今後都是一家人,楊兄弟就不必左一個將軍,又一個將軍的稱呼再下,乾脆我們就以兄弟相稱如何?”
楊再興向襄陽總兵劉正彥,扣問父親遇害的顛末,劉正彥奉告楊再興,之以是楊老將軍寡不敵眾遭擒,皆是由兩大主凶形成。其一是奸賊汪伯彥公報私仇,用心調走王瓔的一萬三千人馬,建康太守李銳、統製使陳邦光獻城投降,讓楊老將軍腹背受敵,寡不敵眾,才戰至力竭遭擒。
世人一聽為楊老將軍報仇,頓時群情激奮,紛繁齊呼,“為楊老將軍報仇,為楊老將軍報仇。”
三人進入偏廳,苗傅走到偏廳正中,世人麵前,細心打量了大師一番,朗聲說道,“諸位大人,各位將軍,自開封失守,二帝被擄至金國以來,黃潛善、汪伯彥二人,就結黨營私 ,欺上瞞下,把持朝綱,更是拉幫結派,矇蔽皇上,登上宰相寶座。執掌大權以後,更是變本加厲,操縱權柄,賣官鬻爵,好事做儘。在他們的操弄之下,大宋朝麵對金兵,毫無抵當之力,棄應天府逃至揚州,又從揚州潰敗至臨安城,眼看金兵又殺至臨安,他們卻又想再次棄城而逃,如此,我們大宋但願安在?”
劉正彥猶從速說道,“我現在正籌辦帶領人馬,馳援臨安城,皇上和汪伯彥等人,均在臨安府,另有那金國大將軍金兀朮,也已經帶領人馬,直逼臨安城。這不恰是楊兄弟報仇的好機遇嗎?不殺 金兀朮,老將軍死不瞑目啊/”
楊再興跟從劉正彥的人馬,來到了臨安城。在路上,劉正彥就叮囑楊再興,因為現在他的身份還不宜公開露麵,等他找到殿前督批示使苗傅苗大人,由他幫手,在皇上麵前討情,能夠規複楊再興的自在身,投入軍中,為國效力。楊再興也就承諾下來,在臨安城外虎帳中,很少拋頭露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