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過了四年,東山村的百姓們已不再叨唸村莊裡曾住過一名秀才,他們更愛議論的是聶老夫一家現在完整起家,聶向文娶了家財萬貫的劉家女,杏陽火鍋樓如百花開遍大江南北。聶家早不是當初為了八百兩銀子便賣了兒子的聶家,他們搬入了杏陽縣的大宅子,來往之人無不是官紳商賈,疇昔逼迫他們的地痞們現在想搭句話又那裡攀附得上?更彆說他們這些誠懇農夫了……
可若不是聶償恩,他為何翰林院不留,恰好要來杏陽縣做個縣令?
“懶得說,我若說了,本日又如何聞聲你的內心話?”
“唉,多好的孩子啊,又有本領,也不知聶老夫與馬氏悔是不悔?”
楊昭:“……”
……
“是,嶽父大人。”
本日,是聶償恩與張元彤結婚的大好日子。
“哦?本來你喜好如許的?”
一名管家打扮的中年人疾步而來,躬身施禮道:“少爺,探聽到了,這位新上任的縣令來頭可不小,竟然是本年春闈的新科狀元郎,傳聞聖上極其看重他,本想留他在翰林院任修撰,可他卻自請來了杏陽縣。”
楊昭帶著幾分醉意邁進了屋子,去處間拂過淡淡酒香,室內紅紗喜帳,鴛鴦錦被,俆妙君眉眼如春照,淺顰輕笑地坐在床頭,等著楊昭一步步靠近。
鬆江上,一艘商船行駛在泱泱江水間,遠處青山疊嶂,兩岸燕啼鶯舞。
“就是呢,這幾年非論水旱,他們家的田老是那麼好,也是奇了。”
另一胖婦人道:“彷彿是說土豆產量很高,管飽,能讓更多人不再餓肚子,我們家小舅子不是在衙門聽差嗎,他說接下來朝廷會大力推行土豆蒔植,我們大家都能種,另有賦稅減免的政策呢。”
楊昭惱羞成怒,一把橫抱起俆妙君,疾步往床上去。
想通關竅,貳心下一鬆,臉上推出欣喜的笑來:“大哥!真的是你嗎?”不等聶償恩答覆,又委曲道:“你……這些年你究竟去了那裡?爹孃想你想得茶飯不思,頭髮都愁白了很多,不過現在好了,大哥返來了,還成了我們杏陽縣的縣令,爹孃曉得了不知該如何歡暢呢!”
張秀才連連點頭,貳心中歡樂女兒啞疾轉好,又見女兒不似普通婦人目光短淺,心中愈發對勁,如此一來,若聶償恩將來高中,女兒也能給他極大的助力。
聶向文坐在正堂中等待,丫環們為他奉上茶點,他喝了半盞茶一向不見人來,又不好走動,心神不寧地等了約莫一刻鐘,聶縣令才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