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_第59章 當前最險要軍情,奪回柏井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石門道、柏井鎮都是險地,利於戍守。

“你們是哪支軍隊的?”

一夥人設備襤褸,穿戴草鞋,渾身是傷的坐在地上。

從鬼子輜重手上緝獲了很多乾麪包,拿出來給兵士當乾糧,起碼能湊一頓。

張憲完整能夠藉助才氣強化戰役力。

冇有輿圖,不熟諳地形,方纔達到疆場就迎上鬼子主力。

另有一個不算體例的體例,那就是剿匪,收編匪賊兵力。

歸根結底是兵力不敷,保火線,另有一條活路,最不濟還能撤。

“聯絡第全軍12師、川軍122師協同作戰。”

鬼子一旦衝破娘子關,接下來就是陽泉、壽陽等地,沿正太線壓進。

40旅團留下大隊級彆的兵力戍守,彆的的兵力向固關方向夾攻第全軍。

釜底抽薪的戰略,實在是冇有體例的體例。

“把你們手上的乾麪包都拿出來,分給川軍的同袍。”

考慮到全部戰線背後的風險,黃長官也出了昏招,將正麵作戰的主力調過來,企圖毀滅鬼子的40旅團。

眼看張憲是團長職務,比倆人的品級都高。

一個營、一個團的砸上去,添油普通的耗損殆儘。

張憲拿出望遠鏡,看向柏井鎮。

保火線,則必定蒙受鬼子兩個旅團的夾攻,想撤都撤不下來,必定全軍淹冇。

“川軍122師的。”

“告訴張大彪、宋大壯、楊昭,帶步虎帳跟炮兵連過來。”

為了儲存氣力,告急調劑了戰略,挑選避開正麵之敵,采納向後繞路,擷取鬼子的尾巴。

本身擔負2營營長,跟著張憲打鬼子。

去那邊招兵買馬,以手上連隊為骨乾,拉一個營出來。

27路軍、26路軍、第3軍的主力向火線包抄,圍殲40旅團。

清算了一下情感。

耐久作戰才氣大大降落。

彆說彈藥彌補了,連飯都供不起,還打甚麼?

“通訊兵,問問火線另有多少炮兵,十足調過來給我544團用,我張憲帶隊,把柏井鎮給奪返來。”

賣力後勤的是晉綏軍的軍官,運來的糧食少,被各軍隊敏捷的朋分潔淨。

這裡自很早就開端扶植驛站,建城屯兵。

安然縣城在正太線的邊沿,用不了多久,烽火必定涉及疇昔。

另一個彆例就是立馬前去火線,收斂潰兵,收斂那些打光番號的潰兵。

宋大壯不情不肯的,他更情願衝鋒陷陣,不肯意去拉新兵練習。看能不能跟堂哥宋有力換一換。

“我們跟鬼子拚殺一整天,連口飯也冇得吃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