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_第179章 火炮是第一戰鬥力,實現炮火自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大彪的聲聲響起,聲音中氣實足,看模樣歇息的不錯,把精氣神都養返來了。

一個師,如何也得有24-36門山炮吧。張憲想的是24門山炮、12門野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

各型號的槍彈月產300萬發。

現在張憲又拿返來24門20毫米機炮,24門40毫米高射炮。同一分派,每個師可轄4-6門高射炮,搭配高射機槍8-16挺,加強防空火力。

夏季行軍,真不是人乾的事情啊。

張憲手上的幾個炮團需求行動起來了。特彆是榴彈炮團,藉助卡車實現矯捷作戰。

對晉北作戰的緝獲中,根基把榴彈炮、野炮拿到了手中,同一交給劉奇衡團長批示練習。

王牌是必必要打造的,建立標杆,建立信心,建立威望的。

遵循目前的產量,半年就能將手上的8個師設備結束,還是有盼頭的。並且跟動技術諳練,產能還能夠翻倍。

那就好,張大彪這支軍隊是張憲的絕對親信,也是絕對的王牌兵力。

冇體例,張或人的發財軍隊,不寵它寵誰呢。

手上火炮更加充盈,除了給各師裝備的山炮營外,主力四個炮團也停止了一些微調。

34師、89師好歹算摸到了門檻,有伶仃的炮團。

人多以後事兒也多,聽各位彙報完練習環境,五六個小時就疇昔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靠著兵工廠,另有每日簽到所得,兵器設備臨時是不缺的。

各式炮彈月產8000枚,手榴彈月產量35萬枚。

200輛卡車,必定不能全給34師,但110輛漢斯卡車,必定要跟34師綁定。

張憲要操縱很短的時候,伶仃為34師調劑後勤,調劑運輸隊,裝備專門的卡車。

24式水冷重機槍月產60挺,另仿造九二式重機槍80挺。

野炮團(劉奇衡),手握24門75毫米野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日式)。

間隔張憲的預期還大大不敷,有需求儘快晉升產能,擴大出產,讓這隻下蛋的金雞辦事於軍隊。

彆的的幾個師,配屬山炮營,每個營12門山炮。

步機槍產能大幅度降落,但拿出來的兵器設備,機能大幅度晉升。

82/60毫米迫擊炮已經順利霸占了統統技術難點,月產量彆離是44門、108門。

秦朗、楊邵、劉奇衡、鄧凱等炮兵團的賣力人也在,輪番給張憲彙報事情。

一早晨都在做光怪陸離的夢。

不然粗製濫造的給你1000門也冇意義,也會被小鬼子等閒壓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