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無賴英雄_第三章:營救失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遵循商定,老爺子脫手了,並且正如老爺子所料,第一把飛鏢扔出去,後背的鬼子倒了5個。

這時彆的一個也攻了上來,手裡的短刀豎砍橫削,逼的鐵鎖退了兩步,然後一個直刺,刺向鐵鎖胸口。於鐵鎖這時哪故意機跟他們華侈時候,滿腦筋裝的都是爺爺的安然。他一個側身扭轉,躲過了刺來的一刀,並藉著扭轉之勢來到對方身後,雙手交叉著住對方的腦袋,略微一用力,哢嚓一聲弄斷了對方的脖子。

老爺子有些不耐煩的說:“你……”後邊的話他還冇說出來,於鐵鎖便陪著笑搶著說:“好了好了,我不出去就是了。”

這個茶社位於街道的十字口,北麵和西麵開門,他看到茶社老闆和伴計都被綁在兩麵門口的柱子上,前麵彆離站著一隊日本兵,一排有七八小我,其他處所並冇有安插鬼子的保衛。探瞭然環境後,於鐵鎖歸去了。

聽到叫聲於鐵鎖本能的後腿了一步,還冇站定,就見綁在柱子上的人手裡的匕首向本身戳了過來,直指他小腹。

這時其他日本兵也已經槍彈上膛,槍口對著楊老爺子就是一陣亂打。老爺子躲在柱子後邊,等一輪槍響過後,跳出來,雙腿在地上一彈,一個健步衝了上去,左手扒開前排日本兵的槍,右手一個擺拳打在右邊日本兵的太陽穴,緊接著反手一拳正中左邊日本兵的麵門。

城鎮並不算大,爺孫兩人很快就來到了茶社的劈麵。他們埋冇在暗處,於鐵鎖賣力進犯西麵的鬼子,老爺子進犯北麵的鬼子。

鎮上商店林立,街道繁華,舊時建製鎮所必須的庵、觀、寺、院齊備,另有西大廟、文廟、老爺廟、祖師廟、東城閣、西城閣等修建,有“九門九關巷”、“三崗四圪脊”、“九板十八坡”之說,亭台樓榭皆有,深宅大院頗多。鎮子四周有厚厚的城牆,彆離建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和呼應的小城門,蔚為壯觀,頗像城鎮。西掌河蜿蜒而下,繞著西村南、東村和中村村東而過,算是“護城河”了。

這西火鎮是千年古鎮,地處長治、高平、陵川、壺關四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優勝。古有概述:西火,陣勢袤延,民性刁悍,是潞安府南門外最大的村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此鎮北街曾設有衙門,為潞安府二衙。

老爺子三人租住在城鎮西南角一個院子裡,有正房有偏方,中間院子也挺寬廣,剛好能夠供鐵鎖和寶蓮練武。

於鐵鎖說:“爺爺,我幫你,等下我先去刺探下環境,然後我們計齊截下,早晨再脫手救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