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還我河山_第2章 活得不如一頭豬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裡,對他們來講,就是天國。

活著,就是幸運。

方纔隻是試射,劉浪腦海裡閃過一個讓本身渾身發寒的動機。

隻要守方的批示官不是個二傻子,在觀察到仇敵撤退,那怕隻是為了莊嚴,炮火延長幾近就是必定。

來不及再考慮甚麼胡想,不然他就要和那些殘肢斷體們一起在落日下被曬成鹹魚乾。

冇有哀嚎,因為來不及哀嚎,龐大的打擊波麵前,鋼鐵都變得脆弱,更何況柔滑的血肉。

中國戰役史上最大的炮擊戰屬於國共兩邊的天津之戰,紅色軍隊的538門大炮一個小時內將整整60萬公斤炮彈送到敵方陣地,成果是國軍一個整編師的陣地成為了一片瓦礫,兵士傷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六,滿編超越2萬人的整編師在戰役之神的能力下直接被打殘。

說到炮擊,能夠很多人第一時候想的就是某個某個叫“萬炮齊發”的詞語,感覺那才叫炮擊。

在炮群對目標的炮擊中,對目標試射是決定效力射開端諸元最切確的體例,那怕是到了後代有了鐳射測距和火炮雷達,試射也是炮兵們為了進步炮群的炮擊精度而常常采取的體例。

瞬時候,地動山搖,殘暴的火光硝煙中,趴伏在空中上的日軍無助的從陸軍變成了“空降兵”,被拋起,然後落下,然後冷靜死去。

再如何練習有素,再如何被稱之為環球單兵素養第一的大日本帝國皇軍,在人類科技的能力麵前,還是顯得那麼脆弱,被漫天炮火炸成了渣。

智者們凡是安撫人的時候喜好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的同時還給你翻開了一扇窗。

還不如一頭豬。

試射以後,隨之而來的常常是鋪天蓋地炮火,從炮彈衝出炮膛劃破長空的聲音來看,這是起碼也是一個火力全開的炮虎帳,如果劉浪冇記錯的話,遵循二戰時國軍的體例,一個炮虎帳下轄3連,每連6門炮,統共18門大炮。

不出劉浪所料,持續兩輪延長的炮火,把狼奔逃竄的日軍兵士們炸回了他們天照大神的度量。

如果真有萬炮齊發,那批示炮擊的批示官才真是傻逼。遵循後代束縛軍“炮兵戰術教程”,兩門炮之間的安然間隔為50到100米,為了製止遭到敵方炮擊,乃至要求達到150米,而縱深則要達到300米到450米。擺放一萬門炮需求多大的空間,是不是要擺到劈麵敵軍陣地上去才擺得下?

不說幾百門大炮,單說這已經開仗的十幾門大炮,遵循一門75毫米榴彈炮彈片加打擊波的殺傷範圍半徑10米計算,十幾顆榴彈炮就能將劉浪地點位置的幾千平方米來個無不同全覆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