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冀東叛逆因為日軍的反攻,前期喪失慘痛,但是隨後建立的冀察熱寧軍區的氣力還是很可觀的,如果綏察軍區和冀察熱寧軍區能夠順利會師的話,這對於華北的抗日情勢將是一個嚴峻轉折。
隨後第4縱隊由平西解纜,取道平北,向冀東挺進,沿途連克昌平、延慶、永寧、四海等城鎮。隨後,第4縱隊留下第12支隊第36大隊和馬隊大隊在平北對峙遊擊戰役,主力持續東進,並占據昌隆,進抵薊縣以北的將軍關、背景集、下營地區。
關於馬錚為甚麼要在這個時候挺進冀東,雲鑒等人實在很不睬解,畢竟冀東間隔綏察軍區的防區相距十萬八千裡,實在是冇需求向這個方向生長。但是他們的辯駁定見卻被馬錚反對了,雲鑒等人看不到冀東的首要性馬錚卻能看得出來。
分歧於倉促集結起來的日軍,馬錚所部早就做好了戰役籌辦,東路軍以楊成武的93師為主,彆的輔以軍區直屬獨立旅、工兵旅等軍隊,合計四萬兩千餘人已經調集結束。
關於第二階段的作戰計劃馬錚早已經上報到了八路軍總部,其首要打算就是南下和東進,目標是打通綏察軍區和冀中、冀東之間的通道,以是即便是日軍不主動來攻,馬錚所部也會反擊的。
而在南路,日軍第27師團兵分兩路,一起沿山路北長打擊豐鎮縣。而另一起機器化步兵則是敏捷繞過左雲右玉直插涼城,進犯集寧側翼。日軍來勢凶悍。看模樣是籌辦一舉拿下集寧。
1938年7月,第4縱隊主力共同冀熱邊特委策動和帶領了冀東20餘縣及開灤煤礦共20餘萬人的武裝暴動,建立了約10萬人的抗日武裝,前後霸占了平穀、薊縣、遷安、玉田、樂亭、盧龍等縣城,節製了冀東泛博地區,並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
彆的就是此次東進冀東可不簡樸,因為冀東同熱河相連,而熱河但是日本關東軍的地盤。馬錚所部東進冀東必定要和感受比武,如果這兩萬多精銳在冀東有個三長兩短的話綏察軍區都來不及救濟,結果一樣不堪假想。
在南路,馬錚則是決定結合120師、晉察冀軍區等軍隊大同的日軍第27師團停止一場大範圍的圍攻,最後尋機占據打通周邊的縣區,並且保障一條安然通道。
【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三百五十七章:計謀冒險(求訂閱、求月票、求統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