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_第九百五十二章:騰飛的1941(求訂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但日本的南下,特彆是1941年底對於珍珠港的偷襲,為羅斯福總統參與戰役,供應了最好的話柄。

1941年7月2日,就在蘇德戰役發作後的半個月不到的時候內,日本禦前集會終究製定了不管天下情勢如何變遷。日本帝國將采納南進步調。以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而對於蘇德戰役,采納暫不接入的態度。

如許,將來的兩大超等強國之一的蘇聯開端在德國的侵犯下顯現出了其超強的戰役潛力,而希特勒的大陸上風逐步為蘇聯所消磨掉。

1941年對於第二次天下大戰中的參戰各方而言,都是最為相稱緊急的一年。

在日本南下之前,希特勒已經開端了對蘇聯的戰役。而遵循《三國聯盟條約》,日本應當共同納粹計謀,在中國東北出兵,打擊蘇聯遠東地區。

悄悄間,1940年的尾巴也從指尖溜走,41年的鐘聲也隨之敲響,時候開端進入1941年了,中國抗戰進入了第四個年初。

到了1941年底,決定戰役過程和塑造未來天下的兩大洲際大國――蘇聯和美國終究被拖入到戰役中,天下計謀格式產生了極其嚴峻的竄改。

美國的參戰,使的美國當局終究能夠動用其統統的人力、物力來停止戰役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日本的行動,使得天下汗青的過程大為加快,美國的參戰時候大為提早。

當然了,1941年,對於綏察軍區來講也是極其首要的一年,這一年日本將會從中國疆場以及關東軍抽調兵力南下同美國人頂牛,那麼馬錚光複華北的計謀便能夠實施了。

同時,日本的“南下”計謀當然能夠篡奪盛產計謀物質和作為首要計謀交通要道的東南亞地區,打擊歐洲列強在亞洲的權勢,實現日本把持東亞承平洋地區。

但是,日本也僅僅是走到這一步了。跟著美國的正式參戰和蘇德疆場的情勢的竄改,軸心國的上風一去不複返了。

而日本南下東南亞也表白了三國聯盟內部並不是那麼調和,軸心國計謀上的不調和導致樹敵過量。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打算與日本偷襲珍珠港直接導致天下情勢產生龐大竄改,希特勒的“巴巴羅刹”打算使得蘇聯被捲入到戰役中,而日本的計謀決策則是使的美國捲入戰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