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_第九百三十一章:糾結的岡村(求訂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一帶地形龐大,崇山峻嶺,關隘堆疊。從南口經居庸關西行至宣化、張家口,為一東西狹長之盆地,南北多山,中心凹下,平綏鐵路橫貫此中,並有公路相輔行,構成為連通西北、華北及東北的交通支線。

如許的事情但是有前車之鑒的,1937年日軍最精銳的板垣師團在占據平津以後沿平綏鐵路西進,詭計打擊山西和察哈爾以及綏遠等地,進而節製全部華北。老蔣這時已看清對日讓步有望,遂決計抗戰,對日寇的三路進犯,都做了呼應的戰役擺設,在平綏路方麵,構造了聞名的南口戰役。

除了這兩路雄師以後,八路軍各部也不甘掉隊,在八路軍總部的調遣下,129師2兩個旅以及7個縱隊大鬨晉東南,而115師主力一部也跟著起鬨,在冀南打的熱火朝天。

固然岡村寧次並不擔憂本身是以而被大本營措置,畢竟華北的危局乃是死鬼多田駿以及前兩任方麵軍司令官埋下的禍端,和他岡村乾係並不大。他隻是來清算爛攤子的,斷冇有承擔任務的來由。單機版便是如此,岡村寧次還是不但願在本身的任上把山西給丟了,那對本身來講絕對是一個汙點。(未完待續。)

除了軍事上的得勝以外,一旦被支那人光複山西,那麼大日本帝國在政治上也就處於被動,結果一樣嚴峻。

南口的南北兩側,又是築在高山脊背的表裡長城,山上獨一羊腸小道穿行,故南口是名副實在的“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之地,人們稱它是“綏察之前門,平津以後門,華北之咽喉,冀西之親信。”守住了南口,便可禁止日寇占據察哈爾省,進而分兵晉、綏之圖謀,從而保衛察、晉、綏三省,可見南口向來為兵家必爭之軍事要地。

此戰,用時19日,中國方麵投入兵力6萬餘人,日軍動用兵力約有7萬,中方傷亡29376人,日軍傷亡據日方統計:第5師團陣亡1431人,加上獨立混成第11旅團等軍隊的喪失,日軍滅亡約2000人。以1:4的傷亡比來算,日軍傷亡約1萬人。

岡村寧次非常糾結,這兩條路是各無益弊。如果死守山西並且還能守住的話,那是最好不過了,畢竟方纔上任就把山西丟了,即便是他方纔篡奪了張家口,也難以向大本營交代。

但是現在的題目是,假定半個月內冇法拿下石門的話,那對於山西的筱塚義男所部來講可就不太妙了。阿誰時候死守了半個月的第一軍彈儘糧絕,而援兵卻遲遲冇有到達,再加上中國人逐步將縫隙堵上,最後的成果顯而易見,終究這個曾經縱橫大半個華北的第一軍將成為汗青,一如之前被馬錚所部抹掉的駐蒙軍一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