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_第二百五十六章:答記者問(求訂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馬錚冷冷看了阿誰英國記者一眼,甚麼都冇說,反倒是對著威爾遜說道:“威爾遜先生,美國的道義禁運我是曉得的,但“道義禁運”冇有法律效力,也貧乏強迫色采。聽起來彷彿很公允,不消美國船隻為交兵的任一方的軍購辦事。但這一政策起首是把侵犯者和被侵犯者等量齊觀,底子未表現出所謂的公理。”

而一旁的英國記者也大聲說道:“是的將軍,您如許歪曲我們大英帝國事要負任務的!”

馬錚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非常果斷的信心,極具傳染力。

另一個本國記者也已流利的漢語說道:“是啊馬將軍,你如許說是不是太自發得是了,據我所知日本固然是小國,但顛末明治維新。敏捷生長為當代化的產業強國。而你們中國,固然是大國,但因為各種啟事,卻仍然是掉隊的農業弱國。戰役發作前,日本的年產業總產值已經高達60億美圓,而中國僅為13.6億美圓。對於戰役而言最為首要的鋼產量,日本高達580萬噸,中國僅為4萬噸;石油,日本高達169萬噸,中國僅為1.31萬噸。”

“彆的兵器設備的製造方麵中國一樣冇法和日秘聞比。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年造艦才氣52422噸,而中國尚不能出產一架飛機、一門大口徑火炮、一輛坦克或汽車,除少量小型船艇外,不能造出任何一艘大型兵艦,如此龐大的差異該如何彌補?”

說到這裡馬錚話音俄然一轉,大聲說道:“但是請不要忘了,日本不管表示的多麼強大,他始終是一個資本匱乏的島國,國小民貧。現在的強大不過是明治維新以來積累的家底,秘聞有限。”

馬錚沉聲說道:“中立?真的是中立嗎?”

接著馬錚持續說道:“至於戰役的成果我倒是冇有任何的思疑,連合起來的中國人是不成爭勝的,以是我堅信抗日戰役我們必然能夠勝利的,而這個時候不會太悠遠。”

PS:  PS:這幾天實在是太忙了,抱愧!第一章送到,十點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