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_第二百五十六章:答記者問(求訂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馬錚的話固然不長,但是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當馬錚鞠躬致敬時,會場合有的人都不自發的站了起來,向這位年青的八路軍將領獻上了熱烈的掌聲。

馬錚也不怯場,大步走上主席台,然後大聲說道:“我很幸運能代表八路軍在如此首要的場合發言,也冇有太多的要說的,作為甲士,在國難當頭之際,我輩定當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度和民族流儘最後一滴血。這不但僅是我馬錚的夙願,也是我們八路軍以及共產黨人的夙願。”

“嗯,中日之間確切存在很較著的差異,國力方麵你剛纔也說了。兵力方麵我們也一樣冇法和日秘聞比,開戰前中國總兵力固然有200萬人,但是兵器設備掉隊,練習程度低下,戰役力整齊不齊。彆的重兵器方麵日本有作戰飛機1600架,中國獨一223架,日本有艦艇285艘,中國獨一60餘艘。看起來日本是不成克服的,此戰中國彷彿必敗無疑!”

馬錚冷冷看了阿誰英國記者一眼,甚麼都冇說,反倒是對著威爾遜說道:“威爾遜先生,美國的道義禁運我是曉得的,但“道義禁運”冇有法律效力,也貧乏強迫色采。聽起來彷彿很公允,不消美國船隻為交兵的任一方的軍購辦事。但這一政策起首是把侵犯者和被侵犯者等量齊觀,底子未表現出所謂的公理。”

馬錚冇有當即答覆這個記者的題目,而是反問道:“你是美國人吧?”

另一個本國記者也已流利的漢語說道:“是啊馬將軍,你如許說是不是太自發得是了,據我所知日本固然是小國,但顛末明治維新。敏捷生長為當代化的產業強國。而你們中國,固然是大國,但因為各種啟事,卻仍然是掉隊的農業弱國。戰役發作前,日本的年產業總產值已經高達60億美圓,而中國僅為13.6億美圓。對於戰役而言最為首要的鋼產量,日本高達580萬噸,中國僅為4萬噸;石油,日本高達169萬噸,中國僅為1.31萬噸。”

“哦買噶!將軍為甚麼會這麼說,我們美國人並冇有參戰,而是保持中立,為甚麼會成為虎倀?”威爾遜大聲說道。

發言結束後,按例是答覆記者的發問。起首發問的是中心社記者:“馬將軍,我是中心社的記者李曉天,叨教您對此次會戰中日軍的表示有何評價?”

“馬將軍,我是新華日報的記者吳愛民,叨教您以為抗日戰役究竟將如何生長?中國能不能獲得全麵勝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