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些軍隊,再看看黃海濤的這支軍隊,遵循東北抗聯一個師400人的標準計算的話,這支4500人的軍隊相稱於十幾個師,稱之為個人軍一點都不為過。
能夠這麼說,現在全部綏察軍區不但兵強馬壯,並且軍隊的彈藥也極其充沛,兵士們的鬥誌更是前所未有的昂揚。
但是當日軍方纔放鬆幾天,八路軍又像幽靈一樣呈現在了安定縣城核心,一夜之間將安定縣城周邊十一座大小橋梁,二十九個日偽軍據點炸了個乾清乾淨,三百多個日偽軍連殘餘都冇有剩下,被吞了個一乾二淨。
軍隊體例大的嚇人能夠說是抗聯的一個氣勢,這是因為東北地區的日偽權勢極其強大,以是抗聯的鬥爭也極其艱苦。兵器藥』匱乏,兵員難以彌補,以是隻好采納這類拉皋比的做法利誘仇敵。
再說厥後組建的東北群眾反動軍第2軍,前身是東滿各縣遊擊隊,於1935年5月改編建立的。王德泰任軍長,下轄3個師,全軍約1200人。嗯,冇看錯,三個師1200人,還是均勻每個師400人,絕對冇弊端。
但是令華北方麵軍愁悶的是,當他們雄師進駐正太鐵路後八路軍陣容浩大的打擊俄然間停止了,前幾天十五六萬八路雄師也一下子像平空消逝了一樣,任憑日軍如何尋覓都冇有涓滴蹤跡。
東北群眾反動軍第3軍,前身是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原珠河反日遊擊隊),於1935年1月建立的。趙尚誌任軍長兼第1師師長,下轄3個團。1935年9月至1936年春,擴編為6個團,接踵擴編成6個師,全軍約700餘人。
前敵批示部總批示由馬錚親身擔負,副總批示羅政委、雲鑒。全軍區六個野戰師以及山東軍區的兩個師全數束裝待發,一旦華北方麵軍結束了南邊的戰役,集合兵力進犯綏察地區之時,綏察軍區將以泰山壓頂之勢策動對華北方麵軍的圍殲。
跟著八路軍總部作戰號令的下達,一時候全部正太鐵路沿線到處都是爆炸聲。八路軍總部也算是算準了日軍現在不肯隨便出城的意義,集合兵力在幾天內便肅除了日軍上百了據點,戰績光輝,使得日軍華北方麵軍大為震驚。
實在,汗青上這個時候恰是日軍打擊最狠惡的時候,但是因為汗青的竄改,現在卻成了八路軍反攻的時候。遵循八路軍總部的號令,129師、120師、晉察冀軍區、冀中軍區各出十個團的兵力,115師、冀南行政公署各出五個團的兵力,在晉西北以及正太鐵路沿線策動一次大範圍的破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