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部分質料來自陶純著《太原大會戰1937》,在此表示感激。
在太和嶺口,朱德與閻錫山詳細籌議了兩家協同抗戰的事。
[***]衝司機做了一個泊車的手勢,吉普車迅即停下。他們下車,[***]仰起臉來,對準“平型關”三個字細心瞅了好一陣。然後,他登上平型關巔,舉起胸前的望遠鏡張望。不管是北麵的恒山,還是南麵的五台山,這些層巒疊嶂的山嶽,以及盤桓於崇山峻嶺間的內長城,都能久久吸引住他的目光,很輕易使他產生一種豪情。最後,他將目光超出平型關之巔,瞥見了關前的一條峽穀甬道,它由西向東,曲曲彎彎,穿山而過,一向通向很遠的處所。深穀兩側,是險要的山壁,一條公路蜿蜒其間,沿著這條公路,就能達到靈丘,通過靈丘而到冀西。
就在這一天,他接到了八路軍總部發來的《關於作戰目標和安插原則的訓令》。訓令中講到第115師時,如許寫道:115師陳旅節製於上寨鎮四周,小部常常攻擊擾亂靈丘、淶源之敵。徐旅最好位於阜平東北,隨時幫手陳旅,相機攻擊由靈丘向平型關西進,或由淶源向平漢路南進之敵,在能夠前提下構造有力挺進遊擊隊,深切紫荊關、蔚縣、涿鹿之間活動,收編散兵,策動大眾的遊擊戰役。總直屬隊開到五台四周,策動五台以南、盂縣及五台以東地區大眾。
20多年前,孫楚在保定陸軍軍官黌舍第一期步兵科學習時,與大他4歲的同期同窗楊愛源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今後為莫逆之交。他聰明機靈,才情敏捷,遇事頗能運營;楊愛源則老成妥當,長於操縱彆人所長。在校期間,孫成績優良,但家道貧寒;楊才乾短拙,卻手頭餘裕。是以,孫在學業上不竭地幫忙楊,楊則在經濟上不時佈施孫。任軍職後,楊因為是五台人,被閻錫山視為親信不竭擢升,孫是晉南人,沾不上這個光,他隻要仰仗本身的軍事才調,再就是楊的庇廕,雖不能與楊齊頭並進,但能夠隨楊晉升。20多年來,或楊為團、旅、師、軍長,孫為營、團、旅、師長;或楊為主官,孫任副職。每逢碰到嚴峻戰事,作戰打算根基由孫來製定,最後由楊來點頭決計。熟諳他們的人,稱他們“孫不離楊,楊不離孫,孫楊合璧,相得益彰”。
吉普車沿著從黃土高原到華北平原那條彎曲折曲的盤猴子路,來到北嶽恒山和聞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的交界處,然後又吃力地爬上海拔1800米的長城隘口――一座署有“平型關”三字的殘頹的拱門劈麵而來。